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跟痛症,带你知跟知底
TUhjnbcbe - 2023/1/16 20:35:00
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4.html

在骨科门诊,因为脚跟疼痛来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其中很多人已经被困扰多年。能引起脚跟疼痛的疾病也很多,今天就这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一大类疾病——跟痛症

问题一:“什么是跟痛症?”“跟痛症是什么病,好治么”“跟痛症主要有什么症状”?

跟痛症是一大类能引起足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的总称。多发于中老年人,足跟部有过外伤史,走路过多,平时不怎么运动短期内突然大量运动,肥胖者,孕妇及运动员常见。在国内,跟痛症是足踝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成人中发病率约有11-15%。

大多数跟痛症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休息过后,在足跟刚踩地的时候刺痛感比较明显,走一小会症状就缓解不少,若是走的多了,或者工作了一天,又开始疼了。疼痛模式简化为落地疼——走几步缓解——走多又疼。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很可能就是这个病了。

问题二:“我为什么会得跟痛症”“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是什么”“我的脚后跟又没受过伤,怎么会疼”?

跟痛症的产生目前骨科学界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四类病因。

1,跖底筋膜炎

所谓跖底筋膜炎,就是这条筋膜在脚后跟的止点处发炎了。实际上也并不全是因为炎症,更多时候是因为反复劳损、退变,引起的筋膜微小的撕裂口。当我们走路抬起脚后跟时,前脚掌和地面接触并负重固定,后脚跟抬起,跖底筋膜被拉伸,天长日久,每天要走多少步,如此大量的反复的拉伸,逐渐导致了这条筋膜的病损。

跖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一般在脚后跟的底部稍偏内,常常按压会有疼痛感,脚跟下面有固定的压痛点。所以,可以想象下,如果你体重比较大,或者走路特别多,又或者是孕妇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很容易导致跖底筋膜的微小撕裂、劳损积累,从而导致肌腱病变和发炎。几乎所有的跖底筋膜炎的病人,都有早晨起床下地时脚后跟疼痛的经历。

2,跟骨周围神经卡压

这个名词很学术。通俗的说,就是神经在途经跟骨周围时,被跟骨周围的肌腱、韧带、骨骼、骨刺、脂肪,或者因为炎症而水肿的跖底筋膜等“勒住”了。神经这东西很脆弱,只要你卡住它,不让它舒舒服服的,它就会马上让你不能舒舒服服的,主要表现是疼痛或者麻木,有的会往脚底板放射。还有的病人常常表现在夜里疼。

3,跟垫病变

跟垫就是跟骨下面的纤维脂肪垫。这个纤维脂肪垫平时就像是个脚后跟的小鞋垫一样,在我们每一次走路、跑跳过程中起到吸收震荡,减震缓冲等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积劳成疾,这个小垫子的内部结构损坏了。这个也很好理解,你就是买的再好的鞋垫子,用的时间久了都会穿烂吧,尤其前脚掌和脚后跟下面的鞋垫最先磨烂。这个脂肪垫也一样,被磨烂了。这时候就会在脚踩地的时候产生疼痛的症状。

4,跟骨病变

跟骨是我们直立时主要的负重骨,我们的体重一半左右传递到跟骨。它外壳坚硬,但是壳子里面充斥了骨小梁,也就是松质骨,这些松质骨随着年龄增大会变得越来越疏松,强度也会越来越低,这就是骨质疏松,这种骨质疏松让我们的跟骨不再像年轻时候一样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有时候甚至只是走路多一些或者活动剧烈一些,也会导致内部骨小梁的断裂。当然了,这些断裂的小梁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我们称为微骨折。

这些微骨折虽然你看不到,但是它真实存在,一样会让你产生疼痛,尤其在你的脚后跟负重的时候。而有时候,由于突然受到冲击力,跟骨会出现明显的压缩骨折,这种骨折也经常被忽视。当出现了这种骨质疏松或者微骨折,它们导致的疼痛往往范围更广泛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点,是一小片区域,或者用力挤压跟骨也会疼。多数时候这种疼不是间断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骨质疏松和微骨折之外,跟骨骨刺有时候也会引起跟痛症。这种跟骨骨刺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这种骨刺我们称之为牵拉骨刺,跟骨骨刺常见的部位往往是跖底筋膜的起点,恰恰是因为跖底筋膜在运动中反复的牵拉这里的骨骼,大脑命令身体里的钙质在这里沉积,来加强这个点(就好像防止这个筋膜从骨骼里拔出来一样),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骨刺。

除了跟骨骨质疏松、微骨折、骨刺外,还有一个可能导致跟骨病变的因素,就是跟骨高压症。神马?只听说过高血压,怎么骨头也能高压。有一部分高血压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的管径、通畅度、弹性等变的不如从前了,心脏想把血液泵到全身的阻力增加了,出现了高血压。

而跟骨由于长在人体的最低处,跟骨内部的静脉里的血液想要克服重力往上回流,是很“累”的。是的,血管也不是铁打的,日以继夜的工作下,它们也会退化衰老。慢慢静脉血回流不是那么“铿锵有力”了,很多血流变的很慢,在跟骨内部淤积,而跟骨前面说过了,是一个外壳比较硬,包裹的也比较严实的骨头,这样里面的压力释放不出来,也就产生了疼痛。中医有云,不通则痛嘛。

5,跟腱及跟腱周围病变。

跟腱也就是武侠小说里自废武功所说的“脚筋”。这个跟腱也是终止于跟骨上,它也会出现前面类似跖底筋膜一样的微小撕裂、劳损、炎症等等,就不再赘述了。再者,严格来说,跟腱周围疼痛并不在我们所说的跟痛症范畴,我们医学上讲的跟痛症,主要还是集中在脚跟底部附近的疼痛,而跟腱痛则在脚后的后侧甚至踝关节的后侧,位置偏上。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有一些风湿科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侵犯肌腱韧带起止点的疾病,所以有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会出现跟腱的疼痛、病人自己说就是脚后跟疼,而这有时候偏偏是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早期唯一的症状。所以,在门诊,只要是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尤其是瘦长身材的男孩来说自己脚后跟疼,我一般都会让他们排查下强直性脊柱炎。毕竟这个病早期发现还是很有治疗意义的。

问题三:“得了跟痛症怎么治疗”“跟痛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脚后跟疼怎么治?”

重头戏到了,但是,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对于这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还是很难根治的。保守治疗的方式十几种,但是很难有疗效确切,能够标本兼治的方法。主要原因是

①不同原因导致的症状有很多相似性,难以明确具体原因,就很难针对性治疗。

②跟痛症很多是一种积劳成疾的疾病,在衰老面前,医学的力量的是苍白的。

③很多病人并不愿意因为脚后跟疼就去做手术。也并不愿意坚持一些物理康复锻炼,只愿意吃药打针。

由于足踝外科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医生都愿意去研究脊柱、关节、骨折,却忽视了对这些“小毛病”的研究。而随着足踝外科的独立和发展,跟痛症已经逐渐被重视,很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指南也已经出台。接下来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各种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坚持。

①:拉伸训练,也就是针对腓肠肌和跖底筋膜的拉伸。一般坚持几个星期就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简单易行,难在坚持。大家每天分组练习,比如每次拉伸20秒,每组20~30个,或者每次持续拉伸3分钟,每组5个。每天安排3~5组。

②夜间夹板或支具。这个据我自己经验,在我国患者人群中使用基本不现实,他们要求自己舒服的意愿实际上远远大于治疗疾病的意愿,我在门诊给病人提到这个,立马就能就他们的眼神里捕捉到认为我是要卖他们东西赚他们钱的影子。所以,不费唇舌了。

③封闭。针对有固定痛点的病人,可以封闭治疗。但是在这里我提醒一下,封闭注射是激素药物,有糖尿病的慎用,还有就是每年同一部位不要超过3还有就是如果你不是有固定的痛点,而是一片范围都疼,我劝你还是算了吧,打了也没啥持久作用。还有就是如果你不是有固定的痛点,而是一片范围都疼,我劝你还是算了吧,打了也没啥持久作用。

④体外冲击波治疗。单次高强度或者多次低强度的冲击波治疗,对60%左右的患者有效,可以尝试。但是使用冲击波治疗是有一定要求的,最主要的就是在症状出现6个月以上的跖底筋膜炎的病人考虑使用。此外,血友病、凝血障碍、儿童和恶性肿瘤的不能应用。

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能暂时缓解症状的方法,如:吃消炎止痛药、每天热水泡脚、脚底贴一些膏药、后跟硅胶软垫、脚底每天涂抹扶他林或者XX药水、按摩、手法推拿等等。

⑦对于顽固性的跖底筋膜炎和神经卡压,可以到区域性诊疗中心,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松解跖底筋膜和/或腓肠肌松解,松解卡压的神经等。小针刀据说也有效,但是中医我不懂,不表态。医院去做。

⑧补钙、补维生素D、晒晒太阳,适量体育锻炼。增强骨质,总没错的。

无论哪种治疗,都需要坚持,这个小病很难根治,可能会反复发作。

问题四:“坐月子/孕妇/产妇为什么会脚后跟疼”

A: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

B:怀孕期间不正常的步态

C:怀孕期间走路都是谨小慎微的,生完孩子后带孩子抱孩子等相对运动量突然增大。

D:孕妇相对缺钙,骨质疏松。

E:怀孕期间激素比例的变化和相对营养失衡,对肌腱等组织的胶原合成产生了影响,容易形成微损伤并难以及时自我修复。

问题五:“如何预防跟痛症”

A:减肥

B:运动前做好拉伸,循序渐进,根据自己平时的运动能力和运动量来进行锻炼。

C:平时多做做前面提到的跖底筋膜拉伸,如果你是高危人群的话。

D:饮食均衡,保证钙质摄入,女性绝经开始就要补钙。男性55岁后也常规开始补钙。不止补钙,还有维生素D和晒太阳,适量有氧运动。

E:避免从高处跳下,还有到了一定年龄了就不要总是参与高对抗性的竞技运动,比如羽毛球,足球,篮球。

F:不要长距离快速度的走路来锻炼身体。想散步没问题,自己控制节奏。

G:每天热水泡泡脚,增加脚步的血液循环,延缓劳损积累。

问题六:“哪些人群是跟痛症的高危人群?”

除了前面提到的肥胖、孕产妇、运动员、*人、老年人外,还有以下人群。

A:扁平足患者

B:高弓足患者

C:跟骨过度内翻或外翻畸形的患者

D:拇外翻患者

E:糖尿病患者

F: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G:因工作需长期站立或远距离行走的患者

H:足部骨折过或者手术过的患者

I:骨质疏松患者

J: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群

K:长期抽烟的人群

L:曾经有过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过腱鞘炎或者神经卡压症的患者

M:痛风患者

N:肝肾疾病患者

O:下肢髋关节或膝关节或其他疾病导致的步态不良的患者。

原创:黎淼医生

审核:广州中医院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痛症,带你知跟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