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约为3%-5%,美国为5%-8%,而中国则有万左右的人群。
自体免疫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多数病人一旦发病,都要长期或终生服用药物,而且某些病症(例如:红斑性肾炎)非常危险,对病人的生存和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
01超过80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一般来讲,人类的免疫体系就是可以辨别和排除这些外来的抗体,所以他们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物”。但是,由于受到体内的内外、基因等原因的干扰,导致免疫功能出现紊乱,从而把正常的身体细胞误认为是一个风险因子。
这种错误的判断,会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正常的细胞进行侵袭,从而引起机体的器官受损和机能紊乱,从而诱发自身免疫疾病。
目前,已有80余种自体免疫病被发现,其中很多都是自体免疫的。
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干燥综合征、部分类型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硬皮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自体免疫疾病都是顽固性的,目前的疗法(以荷尔蒙为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对这种病症也只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不能完全治愈。
但是,就是这个“难题”让人们有了发挥潜能的契机。
02干细胞:恰当的“调停者”
在人类的“战乱”中,最好的“调停者”就是干细胞。
干细胞在各种诱导环境下均可分化为成熟的细胞,对死亡和受损细胞进行替换修复,显示出较强的免疫调控能力和修复能力。
MSCs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有:
1)细胞的分化和转移
MSCs细胞有较强的繁殖和多向分化潜力,可以主动向受损部位迁移,向功能细胞进行分化、复制、产生细胞养分和抗炎症物质,从而保持或重建细胞功能。
▲MSCs对自己的免疫功能影响的重要机制
2)免疫系统的调整
MSCs可以与免疫系统发生交互作用,并与之发生交互作用,生成相应的细胞素,以干预树突细胞的活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调控Th2/Th1的比例,达到免疫重构的目的。
由于其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和可双向免疫调控的特点,使其成为治疗各种自体免疫疾病的新途径。
03自体免疫系统的干细胞介入治疗个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有学者认为,异种MSCs能明显地降低SLE病人T淋巴细胞的增生,从而可以通过G1或S阶段的转录。
医院在对81例重症顽固性SLE病人实施了为期5年的追踪调查后,结果显示,移植后的病人5年内存活84%。
到现在为止,医院的风湿免疫学已经成功地为诸如红斑狼疮等自体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多个。
相关新闻:
02:04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到了,我国第一款RA的干细胞产品获得批准。
结果显示,MSCs具有明显的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生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IL-10、IL-4的分泌,从而降低T淋巴系统的活动,促进炎症细胞的生成,从而缓解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对软骨的损伤。
采用1×10^7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7名患者,并在4~14个月后,ACR20得分的患者睡眠、饮食、劳累、体力均有明显提高,早晨僵直时间少于1个钟头,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关节疼痛、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关节的可塑性增强,不会再出现复发。DAS28评分结果显示:12名患者症状减轻,3名患者为轻度运动。
本研究发现,RA患者应用MSC后,其临床表现及改善均显著改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提高。
09:08强直性脊柱炎AS
年,由中医院于年二月到年一月间接受治疗的40名强直脊柱炎病人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对照组给予免疫和生化药物,观察组给予脐带间质干细胞,比较两组在临床上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经治疗后,血沉、细胞间粘附分子及TNF--a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程度和活动指数评分明显降低(P0.0.5),提示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显。结果:骨髓移植后,免疫功能下降,疼痛减轻,运动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08:04炎性肠道疾病(IBD)
加西亚等将自体脂肪干细胞应用到克罗恩氏症伴有肛漏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中。采用外科联合应用自组织脂肪干细胞进行局部定位治疗,6例行瘘管成功,其余2个患者因外口处未完全闭合,分泌物减少,术后恢复成功率为75%。
在追踪中(22个月至12月至30日),未出现与干细胞应用有关的不良反应,并相信采用自体脂肪干细胞进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另外,关于这方面的案件也不少。干细胞在治疗自体免疫病中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干细胞技术将会是一种崭新的治疗手段,促进自身免疫系统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