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强直性脊柱炎属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误诊率
TUhjnbcbe - 2022/11/15 21:30:00

导语: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性疾病的一种,其也归为脊柱炎的一种虽然在我国脊柱炎的患病率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患病人数较多该病虽然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可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残,而且常见家族聚集患病现象

01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背疼痛、僵硬

1、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骷髓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晚期可造成受累关节融合、强直等严重后果。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我国的总患病率约为0.3%,临床发病多见15-35岁左右的中青年男性。

本病通常起病隐匿,误诊漏诊率高,且致残性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见湿热瘀阻型,以腰背疼痛,夜间加重,关节肿痛伴灼热感,或有低热,口渴,舌红,苔*腻,脉滑数等为主要表现。

2、病因机制

肾精亏虚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基础,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脾胃后天不能滋养,或因房劳过度、肾精耗竭,或因久病及肾、阴精暗耗等皆可导致肾精亏虚而发病。肾精不足累及督脉以致肾督亏虚,驱邪乏力,所谓“至虚之处,乃是留邪之所”,致使风寒湿热之邪趁虚而入发为本病。

强直性脊柱炎病属急性活动期者,临床辨证多属湿热痹阻型,症见腰背疼痛,夜间加重,关节肿痛、重着,抚之热,晨僵,舌质红,苔*厚或腻,脉滑数或弦滑等。湿热之邪既可外感,亦可内生,终致内外湿热相合,趁虚侵袭骨节流连难去。外感湿热或因外感寒湿之邪,从阳化热而成;或因久居湿热之地,直接外感湿热之邪。

内生湿热或因平素喜食辛辣肥甘,脾冑熏蒸,酿生湿热;或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而生内湿,日久蕴而化热。湿邪重浊粘滞,可见关节晨僵、酸痛、重着、乏力等症;热属阳邪,热胜则肿,故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发热等症。

湿热之邪,久恋不祛,日久耗阴伤津,酿生*邪,痹阻骨节经络,可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瘀血久滞,新血不生,乃生*邪,瘀*流注筋骨、关节,使病机更为复杂,终致受累关节强直、变形。可见,血瘀既是强直性脊柱炎久病不愈的必然结果,又是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的致病因素。

02强直性脊柱炎证型的相关指标有哪些?以下4点,患者需要深入了解

1、强直性脊柱炎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

临床常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诊断及病情活动判断的指标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同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反应物。C反应蛋白可以将免疫复合物进行清除,通过与补体Clq的结合可以激活补体,并且通过FCγ受体的结合介导吞噬细胞对免疫复合物以及凋亡的细胞碎片进行清除。

对单核细胞表面存在的细胞因子等进行刺激,从而导致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有报道指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正常人的水平相差不大,加之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受到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使其表达水平与病情相关性减弱。

这些常用的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是强直性脊柱炎证型客观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经研究发现,寒湿痹阻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PLT、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瘀血痹阻型、肾阳亏虚型和肝肾不足型,提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期以寒湿痹阻型为主,而静止期都为瘀血痹阻型、肾阳亏虚型和肝肾不足型。

2、强直性脊柱炎证型与免疫学检查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免疫功能紊乱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紧密相关。同时也是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所有的有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它的编码基因是由8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研究发现HLA-B27同源二聚体能够与表达在NK细胞、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截止到年1月,目前已发现个HLA-B27的等位基因,编码个蛋白质亚型。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中,HLA-B27在肾虚湿热痹阻证的阳性表达较高,由此可知,HLA-B27与该类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相关,同时HLA-B27的检测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3、强直性脊柱炎证型与影像学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骶髂关节炎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线索;MRI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序列的扫描,能够诊断出急性炎症,如果患者有滑膜炎,还能显示出关节囊积液。

另外,通过增强扫描T1WI能够表现出强化的滑膜,如果是骨髓水肿,病变位置会呈现高信号,肌腱与韧带附着处炎性的MR表现与骨髓水肿相一致。MRI检查能检查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及活动病变时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炎、骨髓水肿、滑膜及软骨改变。

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滑膜炎和骨髓水肿等急性炎性改变,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MRI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骨质囊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旁骨髓炎性水肿。

研究发现湿热证、督寒证的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明显,湿热证患者关节面囊变要高于督寒证和肝肾不足证的患者,而肝肾不足证的患者其关节面骨质硬化要高于督寒证和湿热证患者;同时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中医证候的MRI表现是有差异的,这对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具有指导意义。

4、强直性脊柱炎证型与基因检测学检查

当代许多医学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基因是遗传的单元,随着基因学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也被搬上舞台,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既可用于诊断疾病,也可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

IL-6R是GW强直性脊柱炎检测到的强直性脊柱炎易患基因之一,然而托珠单抗似乎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无效,提示IL-23信号转导通路发挥重要作用,且一项近期前瞻性临床试验指出,伏特克单抗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有望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IL-6及其受体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发现寒湿痹阻证IL-6mRNA水平明显高于肝肾不足证,寒湿痹阻证血清IL-6R、JAK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四型;瘀血痹阻证血清IL-6R、JAK1水平高于肾阳亏虚证和肝肾不足证;湿热痹阻证血清IL-6R水平明显高于肾阳亏虚证和肝肾不足证。

0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该如何治疗?患者需要活血化瘀,科学服用中药

临床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标本兼顾的原则,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兼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法则应用于治疗全过程。临床常用的清热药主要有金银花、连翅、蒲公英、石膏、知母、*柏、龙胆、苦参、土茯苓、玄参、赤苟、牡丹皮、地骨皮等清热解*、清热燥湿、清热凉血之品;常用的祛湿药有藿香、厚朴、白豆蔻、苍术、茯苓、猪苓、泽泻、生薏苡仁、滑石、木通、通草、车前子等化湿、渗湿之品。

可根据湿与热着重不同、病机特点不同,如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湿热伤阴等不同情况酌情搭配。需要注意,湿热蕴久伤阴时,不可使用过于燥烈之品清热除湿,防止更伤阴分。除此之外,秦艽、防己、桑枝、独活、威灵仙、伸筋草、稀签草、穿山龙等祛风湿热药亦较为常用。

肾督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基础,故在使用清热利湿法急则治标的同时,应兼以补肾以固其本。湿热之邪更易伤阴,故多见肾阴亏耗,水不涵木所致的肝肾阴虚之证,滋补肾阴时应多选枸杞子、*精、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怀山药、生地*等药性清润、滋而不腻之品,以免过于滋腻反而碍胃,加重体内湿热之邪。

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强直性脊柱炎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将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优势和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进行合理的学科交叉,加强微观辨证和宏观辨证指标的有机结合,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诊断标准,必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客观的依据。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直性脊柱炎属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