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罹患“强直”又添眼疾,情况远比想象更糟糕,曙光在哪?
白内障手术对于从事眼科工作30余载的李立刚主任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手术了。但近日,李立刚主任为了一台白内障手术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和多次医患沟通后,才决定实施手术。究竟是什么情况,李主任为何如此谨慎呢?
原来,患者赵老先生是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强直、纤维化严重,无法平躺配合手术,但赵老情况的复杂和困难远不只是强直性脊柱炎......
据悉,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为主要病变部位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眼、肺、心脏、肾等关节外其他器官。累及眼部时,常表现为葡萄膜炎(是指虹膜、睫状体、视网膜及脉络膜炎症的总称)。
家住西安的赵老先生,今年已是71岁高龄。30年前出现腰背僵硬症状,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随着病情加重,脊柱渐渐无法弯曲,背部和腰部僵直,头部前伸,连侧视都必须转动身体,平时生活都很不方便。20年前,强直性脊柱炎又引发了双眼葡萄膜炎,视力也越来越差。
近两年,赵老双眼视物愈发模糊,因身体行动不便,所医院。大约3个月前,赵老时常感到眼睛胀痛,且双眼模糊程度加重,只能隐约看见眼前晃动的影子,生活起居已不能自理。情急之下,家医院求医。
虽然白内障手术很常见,但是由于赵老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身体在手术台上无法躺平,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医院的医生都表示“束手无策”。走访了医院后,赵老一家近乎绝望。就在此时,就诊的医生及时联络上了眼科专家李立刚主任。李主任与其进行了多次深度沟通、探讨,对赵老的病情、病史有了清晰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治疗明确了诊疗方向,并悉心指导医生为赵老进行早期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眼压,尽可能减轻神经损伤。
8月7日,赵老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顺利在医院见到了李主任。
因患强直性脊柱炎的缘故,赵老连常规的裂隙灯检查都比其他人更加艰难。李主任反复调整镜头角度,半弯腰站着为赵老进行了检查。
一系列检查下来,李主任才知道原来了解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真实情况更加令人揪心。多年强直性脊柱炎并发慢性葡萄膜炎,长期的炎症刺激,影响晶体的营养及正常代谢,引起晶体后囊及后皮质发生混浊,形成双眼并发性白内障。
角膜水肿,虹膜粘连,引起瞳孔闭锁,瞳孔区被机化膜覆盖,后房房水无法经过瞳孔区进入前房,引起后房压力升高,加上虹膜周边前粘连,堵塞房角,使得滤过功能减退,导致眼压升高,形成继发性青光眼。
虽然葡萄膜炎此时处于稳定期,但是手术刺激很容易引起复发。同时,赵老双眼已达到IV级硬核白内障,晶状体变得非常坚硬,瞳孔粘连严重,这么多复杂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手术难度极大。
鉴于赵老眼部复杂程度,李主任决定优先选择为病情较轻的左眼进行手术治疗,而右眼已经完全失明,手术提高视力的可能性甚微,当务之急是降低并控制眼压。
手术方案落定,还有一项挑战就是这位老人的手术配合度。赵老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平躺,眼部也不能保持水平向上注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主任让赵老在手术台上反复尝试不同体位,演练。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8月9日,郝教授抱着严谨的态度,采用传统+创新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为赵老实行了左眼改良式ECCE(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IO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在赵老的头下、肩侧、屁股下、脚下分别垫了衣物和枕头。为了防止术中赵老身体发生移动,细心的医务人员还用手术服将手臂和上半身裹住。
手术过程中,李立刚主任手法迅速而轻柔,落点又准又稳。他心里清楚,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手术,手术越快完成,对神经的损伤越小。同时又容不得半点失误,因为左眼是赵老重见光明的唯一希望。经过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8月10日,白内障术后1天,赵老左眼视力有了明显提高。手术第6天,左眼视力实现了从术前仅手动到术后0.6的跨越,右眼眼压从术前50mmHg下降到17mmHg。赵老及家属都非常满意,对李立刚主任团队诚挚道谢。
最后,李立刚主任表示,从事眼科事业多年,我深知光明对于每一位患者的重要性。眼病会给患者本人乃至一个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身心折磨还是经济负担,代价都是巨大的。作为眼科医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定初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每当看到患者脸上露出重获光明的喜悦,我的内心都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