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小楠
编辑/严冬雪
一则名为“医保局专家灵*砍价”的视频刷爆网络。“现在我们是整个国家来跟你进行谈判。”说话的是买家,代表国家医保局,向药企发起采购,一旦达成,药品会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意味着,国家医保基金、超过13.4亿有医保的中国人会为目录中的药品买单,医保出大头,个人自付小头。13.4亿这个基数,意味着中标价哪怕降低一分,最终所有患者省下的就可能是大几百万。对药企而言,则意味着一个硕大无朋的市场。在那段视频里,一款糖尿病用药历经了5轮降价,药企的报价从一开始的5.62元,逐轮降低到4.4元。这时候,药企方面强调,4块4已经突破该药的全球最低价,不能再降了。医保专家则用一句“灵*操作”结束了这场拉锯,“4太多,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4.36元?”“同意。”药企主谈人拿出笔,当场在文件上签字,发出一声深重的叹息。对面的医保专家合上文件,露出微笑,“那我们4.36元,希望你们继续生产好药,为我们老百姓造福。”11月28日,新一轮国家医保谈判名单公布,种药品参与了这场谈判,最终,97种药谈判成功,药价平均降幅达60.7%。其中,有70种药是第一次进入医保目录,按照年各地招采价格计算,这些药品在年的总销售额将达到亿元,此番谈判过后,实际支付费用降至99亿元。这一场国家级的砍价下来,医保基金省下了数百亿元,而对中国的患者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全程封闭的3天
11月11日,位于北京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里,一场属于国家医保局的“双11”开始了。这场大采购持续了三天,现场大门紧闭,全程实施封闭式管理。准入的有两方,一方是国家医保局组建的医保专家团,一方是药企谈判代表。为保公正,谈判采用“双盲”抽签模式。在步入谈判室前,企业不知道对面是哪位专家,而谈判专家也是进入了谈判间,才知道谈判药品是什么,医保底价是多少——谈判开始之前的数月里,国家医保局遴选了40位全国顶尖的药学专家,结合中国的经济水平,又参考了10个发达国家、亚洲国家和境外地区的价格,对个谈判药物进行了药物经济学评审,制定出每种药品的底价。而国家医保局的心理价位是:不超过底价的%。“报价有两次,如果两次达不到我们的心理价位,或者(超过)医保支付标准的15%,那就自己出局。”一场谈判,是以这样的开场白启动的。按照规矩,药企可以多次报价,逐轮减价,但如果第二轮报价依然高于底价的%,就直接出局,没有继续谈判的机会。这是一场标准的博弈。药企不知道底价,只能尽量压低报价,以避免直接出局的命运,但又不能做赔本生意;医保专家手握底价,但又不能将底价设置太低,否则无人中标,导致采购失败。为此,这次“双11”之前,医保局已经多次跟企业沟通,不透露底价的具体数字,但逐步引导企业,让他们对报价有相对合理的预期。“每一分钱都是我们争取的焦点。平均每天10余个品种的谈判,每一次都是理念、价值、心理的激烈碰撞,专家团队的精神和体力都是高度紧张,可谓是‘压力山大’。”第三谈判组专家、吉林省医保局副局长刘宏亮告诉媒体,谈判的3天里,每天有超过11个小时的时间,手环都是红色报警状态,提示人体压力过高。群众期待、医保基金承受能力、药企生存利益、研发成本,所有的考量交织在一起,需要一个平衡。以量换价,是这场谈判的核心。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是谈判组专家手上最大的筹码。肿瘤药、肝病、罕见病以及儿童用药是此次谈判的重点。作为抗癌药的“明星品种”,PD-1抑制剂最终仅有信达生物的达伯舒谈判成功,价格降幅高达63.73%。同属于PD-1抑制剂,曾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施贵宝的欧狄沃、默沙东的可瑞达、国产君实生物的拓益都意外落选。就落选原因,施贵宝公司向AI财经社表示,他们的报价综合考虑了药品本身的价值,巨大的临床需求和中国患者的支付能力。至于结果,“非常遗憾今年未能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用于二线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施贵宝的遭遇代表了大多数,此次落选药品,大多是由于降价幅度未达到国家医保局的心理底价。谈判结束后,企业代表们匆忙离场,被要求不对外透露半点消息。而由于此前没有类似经历,有一家企业中标后喜不自禁,当即在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