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体高位截瘫,除了眼珠能转动、能说话外,身体基本不能动……
春节前,这位39岁的高位截瘫博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答辩会议室里,让所有人看到了“奇迹”……
他叫马超,今年39岁,早年父母失业下岗,靠着摆摊卖豆腐供马超读书。从小就爱学习的马超也不负众望,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为物流工程系一名教师。
工作之余,马超后来还攻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希望能够虔诚地追寻知识,通过言传身教,用这份对科学的诚心去影响自己的学生。”马超期待着博士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也可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可是,令人期待的幸福却在年4月11日戛然而止……
灾难来临
那天,马超在机场接人时发生意外,当场重伤瘫倒在地、生命垂危。马超被紧急送到哈尔滨医院,由于伤情严重,专家为马超进行了10多个小时的手术,才把他从鬼门关里夺了回来。
命虽然暂时保住了,可是马超却全身都动不了了,他本来就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这次伤病造成的高位截瘫,意味着他将很难再有机会站起来。
重启博士答辩
马超的博士论文答辩本来定在了年4月,可是意外的来临让这场答辩不得不推迟延后。
从年4月到9月,马超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外伤和卧床带来了严重的肺栓塞等一系列并发症,他曾多次昏迷,多次进入ICU,进行溶栓手术……
直到年9月,马超的身体状况才略微稳定下来。这时候,马超却做出了一个令亲友不能理解的决定——重启博士答辩、完成博士学业。
家人流着泪劝阻,“好不容易才保住了命,这博士咱不要了,你活着比什么都好。”但马超却不顾劝阻,执意前行,他说:“我要完成学业,我想早日回到讲台。”
在坚定的人面前,一切病痛和困难都不能成为前行的阻碍,心中有梦,哪怕身负枷锁,也要执着前行!
生命在坚持
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1月份,在准备答辩的4个月时间里,马超根据责任专家评审意见、预答辩专家意见、外审专家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了三轮修改,每一次修改,马超都是用生命在坚持。
马超白天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到晚上六七点钟才能腾出时间修改论文,几乎每天都得修改到深夜。
马超身体不能动,妻子骆春颖就把电脑架到他眼前,他口述,妻子对论文进行修改。
手术后,马超的颈部嵌入了钢板进行固定,疼痛时刻存在,修改论文的日子里,马超都是一边忍着疼痛一边修改论文。
修改论文期间,受到低血压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影响,马超有时说着说着就昏迷过去,醒来后要吸氧一段时间才能继续修改。
有几次昏迷时间较长,医生对马超进行了紧急抢救,妻子骆春颖的心每次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命悬一线,我也是时刻站在悬崖边上,感觉随时都可能崩溃。还好,在无数次的危难面前,我俩都挺了过来。”
其实,夫妻俩也有撑不住的时候。骆春颖需要每天陪在马超身边,4岁的孩子就托给了孩子的姥姥照看。懂事的孩子不哭不闹,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