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黄河弯里说丰年听取笑声一片达拉特旗沿
TUhjnbcbe - 2024/5/18 16:40:00
儿童白癜风的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514/a5p6o8i.html

岁末冬寒,黄河几字弯里、素有“海海漫漫米粮川”之称的达拉特旗,气温虽然降至零下20多度,但丰收的喜悦让这里的空气也燥热起来,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走南闯北的“达拉特南瓜”

年12月30日,在广州一家大型超市里,来自千里之外的刘海燕在农副产品摊位前向摊主们询问着贝贝南瓜的销售情况,虽然南北方语言不太相同,但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交流。

刘海燕是达拉特旗恩格贝镇农民,年,外出做生意受到挫折的她回到家乡试种贝贝南瓜。贝贝南瓜个头很小,生长周期短,吃起来口感粉糯、甜度高,市场上很抢手。由于受技术限制,当年收获并不理想。

年春,心有不甘的刘海燕远赴山东,系统学习了贝贝南瓜的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完善的田间管理,当年她种的亩贝贝南瓜大获丰收。

在刘海燕的带动下,当地村民跟着种起了贝贝南瓜。年,为了进军更大的市场,刘海燕整合土地等生产要素,成立了合作社,全程参与从种到收到销售各个环节。

年,刘海燕的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了多亩,除了恩格贝镇,在达拉特旗其他苏木镇也开始种植。

3年前用5亩地尝试种贝贝南瓜的恩格贝镇柳子圪旦村农民刘来生,年种了15亩,而且年种植面积还要扩大,让他越来越胆大的原因就是不断增加的收入。

“贝贝南瓜亩产最低斤,价格从以前每斤1.35元涨到1.75元左右,现在还在涨,而且合作社已经把市场扩展到了南方,销路不愁还能挣大钱,为甚不种它?”刘来生说。

年11月初,最后一车贝贝南瓜发走后,刘海燕就来到了广东省雷州市,在这里租了亩土地,种植贝贝南瓜。

她想把冬季缺货的短板补上,这样,稳定的货源能让北方的产品少受市场波动之苦。

年底,以恩格贝镇贝贝南瓜为代表的“达拉特南瓜”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16好汉”种粮记

近日,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黄木独村返乡青年王其从他们合作社财务人员处陆续领取了10万元的分红,等过两天所有玉米卖完,他还可以再领5到6万元的分红。

近年来,党在农村牧区的好政策,吸引青年圆梦乡村。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黄木独村16名青年联手返乡种粮,走上了富裕道路。

与王其一样,他们今年收入都非常可观。用当地人的话说:肥得流油!

初见李亮,34岁的他正与前来销售玉米的村民交接。年轻的脸,冻得通红。

作为黄木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亮的年格外忙。“敕勒川糖业的亩甜菜订单和蒙联生态农业的亩籽粒玉米订单,终于完成了。”站在小山一样高的玉米堆旁,李亮笑容满面。

土地不会哄人,付出就有回报。而13年前的李亮并不这么想,当时年少轻狂,只想仗剑天涯,看尽世间繁华。

“跑工地,揽工程,忙活一年,到手也没有几个钱。”城里的事业没有起色,农村的政策却越来越好。

思谋再三,年李亮下定决心,返乡创业。次年成立黄木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当起“庄稼汉”。

从种植自家土地开始,到承包本社所有土地,李亮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肯付出、脑子活、眼界宽”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这与传统农民相比,有了很大区别。

眼见第一个“吃螃蟹”的李亮尝到甜头,黄木独村不少外出青年也萌生了返乡种粮的念头。年到年,陆续有15名青年返乡加入合作社。此外,李亮还邀请了同村3位种田能手“入伙”,指导大家种粮,合作社的“炉灶”旺了起来。

年开始,合作社迎来大发展,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2万亩。这源于他们搭上了当地农牧业龙头企业——蒙联生态农业的快车。

二者“牵手”,是巧合,更是必然。

说巧合,是因为蒙联生态农业的“掌门人”杜春霖,同样是黄木独村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创业艰辛,这位年轻企业家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说必然,是因为农业已发展到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阶段。单打独斗行不通,抱团取暖才有出路。

没资金,杜春霖给每人联系了35万元贷款;少劳力,社员们互相帮出工;缺农机,集资购买合作运营;愁销路,龙头企业拉来订单。

“有钱大家一起挣,并不是一句漂亮话,这也是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杜春霖、李亮这些返乡青年们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更带回了乡村振兴的信心!”展旦召苏木苏木长高永权说。

农民王守政的“浴火重生”

冬日塞外,残阳如血。

在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一个农家小院里,今年45岁的王守政跪坐在院落中央的玉米堆上,分拣玉米棒。

见有来人,这个中年汉子用手掌撑地站了起来,双手在衣襟上来回擦拭,热情招呼我们进屋。

他的面色黝黑苍老,个子不高,步子迈得很慢,走路姿势有些不协调。

屋内的墙上挂着一幅全家福,王守政说这是8年前照的,照片里的他肤色白皙、英气逼人,与如今判若两人。

这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果生活可以用颜色来形容,那么37岁之前,王守政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

年,王守政出生在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聪明好学的他,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娃娃。年,王守政毕业于原内蒙古建筑学校,年获得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函授大专文凭。

毕业之后的王守政,来到东胜区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爱钻研的劲头,王守政自学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等一系列工程类执业证书,从工程监理到项目经理,他的事业风生水起。

奋斗几年后,王守政有了存款,开上了轿车,在树林召镇上买了一套楼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那时王守政一家的生活水平在我们村算得上数一数二,这个后生踏实肯干,有前途!”大红奎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王守政多年的邻居刘永伟说。

然而,这一切在年戛然而止。

“无意间照镜子,只见一条腿细一条腿粗,去医院检查,强直性脊柱炎,引起双侧股骨头坏死。”王守政痛苦的回忆着。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很难,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卧床休息。就这样,他躺了一年半,不仅“躺”光了所有积蓄,还“躺”下了70万元的外债。

没有了收入来源,王守政与妻女只能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与父母一起生活。

“妻子在饭店当服务员,年迈的父母还要下地干活。”看着挣扎在贫困里的亲人,王守政心疼得厉害。

年初,王守政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竟然成了贫困户?”王守政内心接受不了。这个要强的男人暗下决心,誓要摆脱贫困。

经过1年多的帮扶,王守政身体慢慢恢复,也摘下了贫困帽。

接下来,王守政先后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等一整套农机具,通过给村民提供农机服务,进一步拓宽了收入来源。

此外,王守政还主动申请驾驶村里的吸污车,只因为收集一车污水能有50元的收入。

身体越来越好,王守政又有了新的想法——种地。

年,他大胆承包了亩土地,种上了糜米、玉米、葵花和豆子,预计收入能达到23万元。

“还有40多万元的外债,再加把劲,就还清了!”

畅想未来的生活,王守政咧着嘴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河弯里说丰年听取笑声一片达拉特旗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