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脱具体是指上面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部分或完全的滑移。椎体位置性的错位,根据上位椎体的滑动方向,可以分为向前滑,向后滑,或左右滑,临床比较常见的是向前滑脱。
腰椎椎体滑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情况:
1.先天性滑脱L5-S1后方的骨钩先天性发育不良,关节突的关节面呈不稳定的方向并多伴有L5-S1的脊柱裂;
2.峡性滑脱∶关节突之间部分的缺损,椎体前滑而后部结构大致保持在正常位置,也就是以下一节椎体作为参照物;
3.椎体退变性滑脱:属于常见性中老年女性,好发于L4~5节段,由椎间盘退变引起,常伴有椎管狭窄。;
4.外伤导致滑脱∶继发于急性创伤后所致的骨性钩部区而非峡部的骨折;
5.病理性滑脱∶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成骨不全,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
6.外科治疗后滑脱∶外科治疗后失去支持结构而产生滑脱;
根据滑脱轻重程度的分度法,按照椎体在下位椎体上滑移的程度将滑脱分为四度∶I度.向前滑脱25%,也就是四分之一以内;Ⅱ度.向前滑脱25%~50%,四分之二以内;Ⅲ度.向前滑脱50%~75%,四分之三;Ⅳ度.向前滑脱大于75%百分百,甚至是完全滑脱,脊椎脱垂。
通常有哪些具体表现呢?临床症状如下:
1.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痛,行走、弯腰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减轻。继发的椎管狭窄可引起间歇性跛行。
2.坐骨神经痛且伴有脊神经受压导致相应支配区域麻木和疼痛甚至反射异常,可放射至臀部及股部。
3.疼痛程度随体位改变而改变,腰后伸时腰腿疼痛可加重,严重患者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二便失禁。
通常体格检查患者腰骶部有压痛,腰后伸活动明显受限,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异常改变,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X线片检查,正位片一般不易显示滑脱,但可揭示有无滑脱、水平椎体的旋转、关节面方向的异常以及脊柱裂、脊柱侧弯情况;具体在侧位片可出现滑移,反复愈台细微应力骨折,峡部变细且拉长特点;
2.通过脊髓造影,CT检查对于了解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部位严重程度以及压迫原因有一定帮助,MRI(磁共振)检查可观察神经根受压和椎间盘退变以及椎管狭窄程度,有助于确定融合节段范围。
我们可以通过患者主诉,查体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达到确诊目的。
临床鉴别诊断与以下三方面:
1.强直性脊柱炎:此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双髋关节对称性疼痛,活动受限,可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可减轻,影像学检查结合化验HLA-B27(白细胞抗原,如果是阴性,并不能排除脊椎关节炎的诊断)有助于鉴别诊断;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相应神经根,引
起腰部局部疼痛并放射至相应支配区域,磁共振有助于确定病变椎间盘节段,能够与腰椎滑脱起到相鉴别的作用;
3.慢性劳损:病程较长,有长期劳动或久坐后逐渐发病的病史,活动多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减轻,可在腰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无脊神经受压的相应症状。
一般治疗主要方法采取卧床、牵引、理疗、腰部肌肉锻炼、药物消炎止痛和软组织松解,以达到缓解局部肌肉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吸收的目的。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如平时不注意加强功能锻炼,做好自我保护,容易出现症状反复发作。
手段主要包括椎管减压、滑脱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
注意预防
日常纠正不良姿势,减少脊柱承重,可佩戴护腰用品,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减轻腰椎负荷,同时增强腰背肌力量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腰椎滑脱病理性变化以及促进椎管内血液循环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