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长期低头或久坐等原因,导致腰部、颈部疲惫酸痛,甚至演变成颈椎病和腰椎病,“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
图片来源:bigstock
医院骨科主任,将在本文中介绍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骨科康复治疗保守治疗方式:牵引治疗。
在开始深奥的医学科普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骨骼问题会引起局部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呢?
颈、腰椎不适的常见原因
1
●
神经根型颈椎病
人体共有31对脊髓神经,每一对神经在脊椎的椎间孔处会合,一旦椎间盘脱出,就可能引发神经根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就是由于颈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而表现出的不适症状,范围与受累椎体节段一致。
在骨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明确病因:
◎牵拉实验
脊神经根牵拉试验多为阳性。
◎医学影像
正位DR显示钩椎关节增生;侧位DR显示生理前屈消失或变直;双斜位DR:显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CT、MRI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局限性肥厚等。
2
●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由于腰椎间盘出现问题(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腰骶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它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部位为L4/5(第四、第五腰椎之间)、L5/S1(第五腰椎、第一骶骨之间),在患病人群中占比90%以上。
颈、腰椎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手段,通过对某一部位或关节进行适当的拉伸,缓解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颈、腰椎牵引治疗是目前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之一,可减轻椎间盘内压、牵伸粘连组织、松弛韧带、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纠正小关节紊乱。
临床上,常用的牵引方式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一些研究者将牵引治疗与其它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01
Larsson等研究人员的一项针对坐骨神经痛的研究发现,牵引治疗较安慰剂、假治疗和无治疗更有效(1b级证据)。
02
Ozturk等研究人员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牵引治疗联合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和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降低坐骨神经疼的发生率(1b级证据)。
图片来源:bigstock
03
Unlu等研究人员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牵引、超声、弱激光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急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发现3个月后,3组患者MRI椎间盘突出均显著减小,疼痛和残疾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2b级证据)。
04
35%-50%体重的机械牵引可在3个月后显著改善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和残疾状况(4级证据),且这一效果与超声及弱激光治疗相似(2b级证据)。
05
国内一项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发现,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而持续牵引组要优于间歇牵引组(2b级证据)。
牵引治疗的主要作用机理
1.限制椎体活动,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肌肉损伤恢复,延展韧带,重新调节附属韧带、肌肉功能;
2.牵拉分离腰椎和椎间关节,增加椎间盘间隙,扩大椎间孔,进而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
3.缓解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有利于神经根的水肿吸收;
4.延长椎管纵径,改善神经根和脊髓实质的血流量以及脑脊液循环;
5.牵引同时可以改善脊柱曲度,恢复腰椎正常序列和小关节功能。
颈、腰椎牵引的禁忌证
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建议采取颈、腰椎牵引治疗(1级推荐)。
1.脊髓严重受压、脊髓明显水肿及变性患者;
2.严重感染患者;
3.患有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畸形、出血、颈动脉斑块严重狭窄及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4.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
5.全身状态不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6.严重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质破坏性疾病患者;
7.颈椎不稳患者;
8.有颞下颌关节炎患者;
9.如有外伤史患者,应在影像学检查排除可能导致症状加重的情况(如强直性脊柱炎骨折、枕颈不稳等)后进行颈椎牵引;
10.牵引后有可能症状加重患者。
不良反应及对策
颈、腰椎牵引虽是保守治疗,但因患者年龄、胖瘦、高矮,局部皮肤情况、操作等因素,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
●
腰背部酸胀不适
这种情况多因腰部肌肉受到快速牵拉,发生肌肉痉挛等引起,经卧床休息后多可自行缓解。
2
●
腹胀腹痛
由于腰神经在腹侧支经腰大形成腰丛,牵引时局部紧缩,腰部侧支神经一旦受到压迫即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可热敷或手法轻揉腹部即可缓解。
3
●
心率快、血压骤升、胸闷气短不适等
一般是胸廓固定、呼吸受限、心脏短暂受压、回心血量减少,出现代偿呼吸后,血压和心率也因此升高,随之出现因供血及呼吸受限而胸闷的不适感。
因此,在牵引前应详询患者有无心脏相关疾患,并在治疗前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虑,避免上述症状。
脊柱减压牵引系统
医院骨科康复部为满足日常腰痛患者治疗需求,配备了一套完整的脊柱解压牵引系统,可以同时满足颈、腰椎患者不同体位下的牵引需求。
通过持续可控的动态牵引模式,在解除突出物对周围组织压迫的同时,还能显著减低病变椎间盘内压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