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西证券,崔文亮、孙子豪)
1.迈威生物:自研加授权双轮驱动,差异化创新稳步推进
1.1.极具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
公司成立于年,聚焦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及感染五大主要研究领域,从市场需求大且临床供应未得到充分满足的药物入手,到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研发-生产-营销”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药生物科技上市企业。截至目前,迈威生物已有1项商业化阶段品种和15项在研品种共16条管线,其中12项为创新药。已成功上市的1项品种为迈威生物与君实生物共同开发的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通用名为阿达木单抗(原研商品名: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君迈康),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等病症。公司创新药的发展涵盖平台技术、临床前研究、生产营销及全球化发展布局,全产业链的构建使得公司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
迈威生物控制股东为朗润(深圳)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股人为唐春山和陈姗娜,唐春山、陈姗娜持有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例为28.76%和7.09%。刘大涛持股.00万股,持股比例为3.78%;吴*持股.00万股,持股比例3.36%。前十大股东累计持有2.42亿股,累计占总股本比60.69%。
1.2.自研为主合作为辅,持续驱动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致力于差异化创新:主要体现在基于早期创新发现体系得到临床差异化价值的创新,大体分为靶点差异化和管线差异化优势。靶点差异化创新方面:公司拥有国内企业首家获准进入临床的靶向Nectin-4ADC(研发代码为9MW)及抗ST2单抗(9MW),其中抗Nectin-4ADC为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同靶点ADC药物,而抗ST2单抗全球尚无获批上市的产品;全球首创潜力管线2项包括抗NKcell/PD-L1双抗(6MW)、针对β-地中海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9MW)。
管线差异化优势来方面:国际上早期开发的抗CD47抗体具有安全性及局限性问题,比如血液系统的红细胞*性问题、CD47单抗的治疗适应症大多局限于血液系统的肿瘤等。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人源化双特异抗体抗CD47/PD-L1双抗项目(研发代码为6MW),期待通过6MW的双抗设计达到封闭“双通路”抗肿瘤的效果,已于年7月和年8月先后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临床许可,目前正在中美I期临床试验爬坡后期。可靠有保障的研发能力: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在职员工总共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名,占比68.56%。从学历结构来看,总体员工中40人拥有博士学历,人拥有硕士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31.44%。名研发人员中36人拥有博士学历占比7.64%,人拥有硕士学历占比30.79%。强大的研发团队为项目研发及管理等能力提供高效保障。
强有力的商业化生产和营销网络:公司逐步搭建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平台来实现商业化大批量的产能。目前,公司位于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的产业化基地已通过欧盟药品质量授权人审计(QP审计),可满足抗体药物4,L至8,L的产能及融合蛋白(细胞因子)4,L产能。另外,为满足ADC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的商业化生产,公司也已购买泰州市5.34万平方米土地用于抗体药物和重组蛋白车间建设。上海金山基地按数字化工程标准建设,“年产1,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计划于年竣工验收,产能为27,L。同时,公司按照以学术活动带动销售的模式组建营销团队,核心团队成员的平均行业经验20年,均来自于业内知名企业。营销团队将秉承“市场引领、医学驱动”的专业化推广理念,通过“专业化学术推广自营团队覆盖核心城市区域、精细化招商团队招募合作商覆盖非核心城市区域”双线并进的业务布局模式开展营销工作。
1.3.核心产品陆续上市,未来营收可期
迈威生物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国产阿达木单抗(君迈康)成功上市。截至目前,公司已有1项商业化阶段品种,15项在研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并且新增了10项发明专利的授权、新增发明专利申请74项。据迈威生物年年报可知,公司在年的营业收入1,.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3%。公司目前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为技术服务。研发方面,公司年研发投入为62,.4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8%;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一季度的研发投入为15,.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09%。公司正处于大力推进研发阶段,多项在研品种新推进至临床研究阶段导致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较高。
2.扎根创新药研发,提炼差异化发展
迈威生物以源头创新、自主研发类生物制品为主,公司已有1项商业化上市药物,15项在研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公司研发范围主要覆盖五大领域,包含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及感染领域。
公司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涉及两个方向,一是肿瘤相关,特别是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肿瘤微环境的综合调节,发挥多种天然免疫细胞的综合抑瘤作用,抑制免疫逃逸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另外一个方向是年龄相关,在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明显增加,公司在包括炎症、代谢、眼科等慢病领域做了重点布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期满足患者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的需求。
截至目前,迈威生物拥有涵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疾病领域的三个梯队布局,包括已上市及在研品种:
第一梯队产品为迈威生物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已于年第一季度获批上市,
第二梯队产品为已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的9MW(靶点为RANKL)和9MW(RANKL)等2个品种和处于关键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的9MW(VEGF)、8MW(HSA-G-CSF)、9MW(VEGF-trap)等3个品种以及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9MW(SARS-CoV-2)和9MW(PD1)等2个品种,预计上市时间为年到年,届时公司将成为一家多产品线运行的医药公司;
第三梯队产品包括9MW(ST2)、9MW(α-toxin)、9MW(Nectin-4ADC)、8MW(PEG-IL2)、6MW(CD-47/PD-L1)、6MW(NKcelltarget/PD-L1)、6MW(PD-L1/TGF-βRII)9MW(未披露)等多个创新产品,其中9MW(α-toxin)已完成I期临床出组并处于数据清理阶段,6MW(CD-47/PD-L1)已经启动国际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9MW(ST2)已经启动I期临床研究,9MW(Nectin-4ADC)已经获得临床默示许可,其他品种将在未来1年陆续递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Pre-IND会议申请,第三梯队及后续产品的推进将使迈威生物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随着平台技术日趋成熟和能力的提升,公司预计将每年新增4-5个候选创新品种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各平台协同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产品管线更加丰富,多品种研发和产业化保障公司稳健发展。
2.1.自我免疫领域
迈威生物在自免领域研发两款药品,分别是重组人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9MW和针对ST2靶点的单克隆抗体9MW。
2.1.1.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9MW
9MW为公司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君实生物项目代码:UBP),为药物修美乐(通用名: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该药品的作用机制为抗体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合,降低TNF-α激活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年3月,君迈康(9MW)成功获批上市许可,适应症包含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君迈康曾获得“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同时该药品已纳入医保,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乙类品种。9MW与修美乐在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临床等效。9MW已完成“健康志愿者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和“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修美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III期临床研究”两项临床研究。III期随机入组的例受试者(试验组:例、对照组:例)中,主要疗效指标第24周ACR20达标率试验组为79.67%,对照组为73.47%,率差95%CI为:6.20%(-1.31%,13.71%)。9MW与修美乐在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临床疗效达到等效,且在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免疫原性方面相似。
目前市场上针对TNF-α靶点的药物竞争激烈。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竞品药物包括阿达木单抗原研产品修美乐及其生物类似药如格乐立、安健宁、苏立信和汉达远等等,且均已进入医保。同时,国内尚有10多种即将成熟上市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在研产品。9MW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主要优势在于:(1)在工艺表征研究方面,表达量较高,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2)阿达木单抗适应症患者基数庞大,公司选择其最大适应症“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临床研究方向,先后启动33家临床中心,潜在客户多;(3)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度较高,市场推广难度小。另外劣势在于上市时间较晚,不具有先发优势;以及原研药品修美乐快速降价的情况。
阿达木单抗及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阿达木单抗作为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TNF-α抑制剂生物药品,其原研药品修美乐的销售额自年已连续9年排名全球处方药第一。和原研药相比,生物类似药研发成本较低,因而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由于生物类似药的占比不断提升,且比原研药具有价格优势,阿达木单抗整体的市场规模呈下降趋势。同时,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阿达木单抗及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至年将超过亿元,至年将达到亿元,阿达木单抗及生物类似药市场潜力巨大。
2.1.2.ST2靶点单克隆抗体——9MW
9MW是一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作用靶点为ST2,其中抗体分子基于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获得,具有亲和力高、生物活性强的特点。目前9MW处于I期临床中,开展适应症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特应性皮炎的试验。截至迈威生物年1月的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全球目前尚未有以ST2或其配体IL-33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上市,公司已提交抗体分子及用途专利申请。
9MW的作用机理具有新途径特色。9MW通过抗体与ST2靶点结合,阻断IL-33/ST2信号传导通路激活。IL-33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树突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当发生损伤或炎症时会被损伤或坏死的细胞释放到胞外,与相邻的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ST2结合后,募集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继而募集MyD88形成复合物,分别激活NF-κB通路和MAPK通路,导致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转录与释放,募集多种免疫细胞到达组织损伤或炎症部位,参与多种免疫应答。因此,IL-33/ST2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后间各参与多种炎症应答,从而抑制验证反应的发生。
9MW临床预计具有更广泛的药效。9MW产品针对IL33/ST2通路,除迈威生物外,MedImmune/阿斯利康共同开发的MEDI-正在以哮喘为适应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赛诺菲/再生元开发的同类品种于年1月启动了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III期临床试验。9MW是基于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获得,具有亲和力高,专一性强的特点。同时,9MW所针对的IL33/ST2信号传导通路是赛诺菲已上市药品dupilumab(度匹单抗)所针对的IL-4/IL-13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通路,具有更广泛的抗炎症反应。9MW市场竞争态势良好。虽然目前针对IL-33/ST2的药物研发路径成为热点,但目前并未由同类品种进入国内市场。截至年1月,全球尚无以ST2或其配体IL-33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上市。目前公司的9MW正在积极推进临床,该创新药的未来市场短时间内的竞争预见不大。
2.2.肿瘤领域
2.2.1.RANKL单克隆抗体——9MW
9MW是一款由公司自主开发的生物类似药,是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mg)安加维(通用名:地舒单抗)的生物类似药。9MW的原研产品安加维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包含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肿瘤骨转移患者中骨相关事件的预防、骨巨细胞瘤成人和骨骼成熟的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以及双膦酸盐难治的恶性肿瘤高钙血症。
9MW作用机理中以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为靶点。RANKL是一种由成骨细胞所产生的II型跨膜蛋白,同时也是肿瘤性梭形基质细胞中最重要的膜上标记物。RANKL结合并激活RANK受体,诱导活化核因子κB及I-κB,使核因子κB进入细胞核内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所需基因的表达。与此同时,肿瘤细胞通过OPG/RANKL/RANK信号传导通路分泌大量细胞因子,造成骨质破坏,由于破骨活跃而导致骨微环境发生钙离子水平升高等病理性改变,引起被激活的破骨细胞进一步释放肿瘤生长因子到骨微环境中,形成恶性循环。抗RANKL单克隆抗体通过与RANKL结合,抑制OPG/RANKL/RANK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减少骨破坏的目的。9MW与原研产品的临床等效性成立。在I期药代动力学比对研究中,9MW与原研产品地舒单抗(安加维)具有相似的生物等效性,在健康人群中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两组安全性相似无新的安全事件发生,均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相似。在III期临床有效性比对研究中,入组例,获CDE同意采用13周骨转换指标(BTM)uNTx/uCr变化百分比作为主要终点。最终,9MW与对照药物(安加维)的13周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终点的临床等效性成立,次要疗效终点、SRE发生率、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相似。
9MW竞争态势良好。原研产品安加维于年6月30日在中国获得正式批准上市,由安进公司生产,授权百济神州负责中国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国内外均尚无生物类似药获准上市,也没有其他针对RANKL的单克隆抗体获准上市。目前,国内与9MW存在一定竞争可能性的相同或相似药物临床试验情况主要存在如表4所示以下情况。9MW竞争具有相当的优势。其中,主要竞争优势在于(1)迈威生物的9MW预计可以成为第一梯队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2)实体瘤骨转移适应症患者技术庞大,地舒单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医生和患者对其认可度较高,市场推广难度较小。竞争劣势在于原研产品安加维已纳入医保实行了大幅降价,预计未来9MW上市后存在一定的降价空间。
9MW商业化发展可期。针对于9MW的商务情况,迈威将在其上市时,组织专业的销售团队完成市场推广,同时也将考虑海外市场的销售拓展情况。同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计地舒单抗(癌症骨转移适应症)的市场空间广阔。因此,预计9MW的市场占有率未来可观。地舒单抗系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抗RANKL单克隆抗体药物,地舒单抗年全球总收入达52.66亿美元,年至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40%。年,刚启动商业化的地舒单抗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为0.64亿元,在巨大的患者群体、出色的临床结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医保覆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地舒单抗预计在年将达到.61亿元的总市场规模。
2.2.2.G-CSF——8MW
8MW是一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是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药物分子和用途专利已获得授权。8MW的适应症包含用于防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骨髓衰竭患者的白细胞低下症。目前,8MW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公司已在年将产品授权给了扬子江药业(签约方为圣森生物),拟借助合作伙伴现有的销售体系和能力,加快商业转化速度。8MW采用白蛋白融合技术开发,具备一定优点。8MW是新一代长效GCSF产品(高活性改构细胞因子),应用基因融合技术将改构的G-CSF突变体基因的N端与人血清白蛋白的C端融合,可明显抑制G-CSF受体介导的清除途径,延长半衰期,在临床使用中可以降低给药频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8MW采用酵母表达系统进行生产,产品均一性较好;制备过程避免了复杂的PEG化学修饰反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8MW临床具有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在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其给药μg/kg至μg/kg剂量范围内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μg/kg剂量组临床疗效和药效学与对照组津优力μg/kg相当。目前处于III期研发阶段。8MW是新一代长效G-CSF产品(高活性改构细胞因子),可明显抑制G-CSF受体介导的清除途径,延长半衰期,在临床使用中可以降低给药频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8MW未来竞争态势预计激烈。目前,国内有3个长效和17个短效G-CSF产品获得上市许可,另有6个长效G-CSF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3个长效G-CSF产品均采用PEG随机修饰技术开发,6个G-CSF产品中3个品种采用PEG随机修饰技术开发,2个品种(含8MW)采用白蛋白融合技术开发,1个品种采用Fc片段融合技术开发。8MW竞争优势明显,主要竞争优势在于:(1)产品均一性好;(2)产品成本较低;(3)患者基数大,长效将逐步替代短效药品,市场快速增长。
8MW市场空间广阔。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计,中国年长效G-CSF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达到.70亿元。8MW预计为国内第四至七家上市的长效GCSF产品。
2.2.3.CD47/PD-L1——6MW
6MW是一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是针对CD47和PD-L1靶点的人源化双特异抗体,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已提交抗体分子及用途专利申请。6MW于年7月和年8月先后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临床许可,截至年1月,全球医药市场尚无针对CD47为靶点的单抗或双抗等药物上市。6MW的作用机制为利用双特异性抗体的特性,一侧Fab与PD-L1结合,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消除PD-1信号传导通路的免疫抑制,恢复T细胞发现和攻击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与PD-L1结合使6MW在肿瘤组织富集,并通过另一侧Fab靶向CD47,阻断其与SIRP-α的结合,解除CD47介导的免疫抑制信号,从而更为有效地解除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调动T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同参与对肿瘤细胞的清除。6MW是通过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开发的创新药,通过共轻链技术将轻链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的两株人源化抗体进行了改造,构建了一株具有类似天然抗体结构的抗PD-L1/CD47双特异性抗体。
6MW临床表现良好的稳定性。6MW已完成临床前研究,目前已经启动国际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6MW以共轻链涉及解决了轻重链错配的问题;6MW所使用的抗CD47抗体具有仅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而不与人红细胞表面CD47结合的特性,从而极大程度降低了红细胞*性风险,同时避免了由于红细胞表面CD47占位引起的血药浓度偏低问题;6MW具有与PD-L1亲和力强而与CD47亲和力较弱的生物学特性,且PD-L1一侧的存在,可增强CD47一侧的阻断活性。动物体内抗肿瘤药效学研究显示,在CD47敏感的淋巴瘤及CD47与PD-L1双阳性的实体瘤动物模型中均观察到明确的肿瘤抑制活性。
6MW竞争态势良好。截至年1月,全球尚无抗CD47/PD-L1靶点药物获准上市,境内外研发进度最快的同靶点药物为信达生物IBI于年8月开展临床I期试验,适应症为进展期实体瘤。
2.3.代谢领域及眼科领域
2.3.1.代谢领域——RANKL——9MW
9MW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类似药,是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60mg)普罗力(通用名:地舒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原研药品普罗力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治疗。9MW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RANKL生理活性。骨质形成与重吸收之间失衡将导致全身性骨质疏松(源于雌激素缺乏和衰老)或局部骨质溶解(源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转移)。RANK-RANKL系统对于破骨细胞的形成、活动和存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介质。RANKL与破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前体细胞上的RANK结合,刺激或促进其分化成破骨细胞并激活成熟的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因此,9MW主要通过RANKL结合后,阻止RANK活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活化和存活,减少骨吸收,从而消除全身性骨质疏松或局部骨质溶解等症状。9MW与原研产品普罗力临床试验具有相似效应。在I期研究中发现9MW与普罗力具有相似的生物等效性,在健康人群中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两组安全性相似,无新的安全事件发生,均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相似。在III期研究中,参加研究的所有受试者皮下注射60mg9MW或安慰剂、每6个月1次,共给药2次。基于主要有效性终点第53周腰椎BMD的分析结果,证明了9MW的临床有效性和良好安全性。
9MW未来竞争格局激烈,竞争优势明显。原研产品普罗力于年6月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外尚无生物类似药上市。但是,截至年1月,尚有3款生物类似药递交上市申请,6款生物类似药和2款同靶点新药处于临床阶段。9MW主要竞争优势在于:(1)预计为国内第一梯队上市的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产品上市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2)潜在患者人群基数大,市场前景广阔。
9MW市场空间广阔。地舒单抗系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抗RANKL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品种包括普罗力和安加维,二者分别针对不同适应症。并且,普罗力于年进入我国国家医保乙类目录。9MW的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计,年,地舒单抗(骨质疏松适应症)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5.66亿元。9MW预计为国内第一梯队上市的地舒单抗(骨质疏松适应症)生物类似药,未来市场占有率值得期待。
2.3.2.眼科领域——VEGF——9MW
9MW是一款基于自Epitomics及Apexigen的专利引进开发的创新单克隆抗体,以VEGF为靶点,用于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斑变性。目前,9MW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关于VEGF靶点,国内已有相关抑制剂上市成药性已得到验证。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与VEGF的过量表达有关,是多种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现象。VEGF是一种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有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和PlGF等7个亚型。9MW与VEGF家族中活性最强的VEGFA特异性结合,阻断其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减轻血管通透性和阻断新生血管的生成和发展,减轻新生血管引起的渗漏,从而达到治疗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斑变性等与新生血管相关的眼部疾病的目的。其中,9MW基于兔单克隆抗体及人源化改构技术获得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拥有创新的结合表位,根据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传统鼠源单抗具备更高的亲和力。
9MW临床疗效较好。9MW目前处于研究周期约54周的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Ia期临床研究22例显示9MW各剂量组单次给药后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且目标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均有改善。Ib期34例完成了核心期(0-12周)研究,其中20例完成了延长期(13-52周)研究显示各剂量组多次给药后安全性、耐受性良好,1.0mg和1.5mg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9MW未来竞争格局激烈。截至年1月,中国已有3款抗VEFG药品获批上市,均纳入最新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NRDL)。此外,国内共有15款抗VEGF药物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关于9MW的竞争优劣势,主要竞争优势在于相比传统鼠源单抗具备更高的亲和力,上市时间较晚不具备先发优势则成为其竞争劣势。总体来说,9MW的整体竞争态势较为激烈。
9MW将合理考虑采用更有竞争力的价格进入市场。市场上现有的3款抗VEFG药品——拜耳医药的艾力雅、康弘药业朗沐和诺华制药的诺适得,9MW与诺适得同为抗VEFG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定位相近。年诺适得全球售收入为19.33亿美元,艾力雅全球销售收入为79.07亿美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年全球眼科疾病适应症领域的VEGF单抗销售规模为.29亿美元,预计到年增长至.48亿美元,预计年将达到.07亿美元,年到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96%。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已呈现老龄化趋势,整体眼科市场的增长潜力看好,眼科领域的市场销售预期和增量预计比较乐观。年我国VEGF单抗类药物的眼科疾病市场总销售收入约为28.7亿元,未来VEGF单抗药物在眼科领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3.内以技术平台完备,外以合作共赢创新
公司作为一家“创新为本”的生物制药企业,以“探索生命,惠及健康”为使命,围绕源头创新搭建了五个核心技术平台,分别是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ADC药物开发平台和PEG修饰技术平台。
3.1.五大平台奠定创新基石
3.1.1.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
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的技术团队长期在跨国公司抗体分子发现部门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关于平台本身,其装备有国际先进设备,拥有自主整合的工作站体系,结合多样化的动物免疫技术、高效稳定的杂交瘤电融合技术、无血清杂交瘤悬浮培养技术以及真实世界的流式筛选技术等众多底层技术,开展杂交瘤的自动化、高通量的筛选。同时,平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多种展示技术等组成的抗体工程改造优化体系中,以抗体分子活性为前提,增加了抗体表达、分子结合表位、疏水性等理化稳定性指标,将抗体亲和力提升到10-10(M)以下,从而确保所获得的新分子符合产业化需求。此外,平台还拥有独特的亲和力成熟改造技术,在保持抗体分子活性的基础下,大幅度提高抗体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有力的提高创新分子成药性的概率。
3.1.2.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
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是一项基于从免疫动物及人类的脾脏或外周血中直接分离获得抗原特异性B淋巴细胞,利用高通量筛选和克隆扩增专有技术,将单(B淋巴)细胞培养物中的单个抗体重链和轻链克隆到重组表达系统中,在高通量CHO或表达体系下进行表达及功能鉴定。其中,高效淘选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在一亿个B淋巴细胞中筛选出十万个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对抗原结合的阳性率超过90%,显著提高亲和力抗体分子发现率,且在淘选过程中可减少阳性B淋巴细胞丢失,提高了候选抗体的丰度。
传统的杂交瘤技术是抗体分子发现的主要手段,但受限于融合效率,即使高通量杂交瘤筛选技术仍有B淋巴细胞丢失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原有的抗体多样性。因此,利用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技术可获得利用常规细胞融合手段难以获得的高亲和力抗体基因,进而获得更优质的候选抗体分子,丰富了抗体新分子发现的技术手段。
3.1.3.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
双特异/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主要通过同一抗体分子上的不同识别区与不同靶点或同一靶点不同表位相结合,实现对不同靶点产生协同作用的目的。目前已实现共轻链形式、异二聚体结构和首尾结构的Fc融合蛋白样双抗三种成熟的设计方案。平台可根据不同的双抗/蛋白特点进行优化设计,并解决了工程细胞株筛选、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关键共性问题,为双抗技术领域的全面拓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平台利用抗体工程技术解决不同识别区合理有效的整合在一个抗体分子是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的难度所在。
3.1.4.ADC药物开发平台
ADC药物开发平台主要围绕ADC药物的分子发现、非临床及临床药物开发等核心业务服务。目前针对在研品种已开发包括多项新型定点偶联技术,新机制的小分子药物等ADC关键技术及技术平台,并申请多项专利。尽管已上市的ADC药物在临床上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开发临床更加有效,安全的ADC药物仍然是下一代ADC药物开发的重点。迈威生物通过新型定点偶联技术,新机制的小分子药物等关键技术及技术平台,产生的ADC药物产品组成更加单一,纯度更高,并且质量更加均一。此外,新机制的小分子药物也是对现有ADC领域药物的良好补充。通过上述关键技术平台,迈威生物已有多项在研ADC品种开展相关推进工作,非临床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均表现出更优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理特性。
3.1.5.PEG修饰技术平台
PEG修饰技术平台采用最新的体内可逆释放修饰技术,将PEG通过可降解的连接子与重组蛋白药物进行偶联,得到具有全新结构和理化特性的蛋白药物。该项修饰技术基于随机多位点修饰的第一代技术和定点修饰的第二代技术基础上开发,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专有技术,并经过产品开发得以验证。
3.2.积极广泛合作促进管线推动及产品的上市
迈威合作范围广且“因地制宜”。合作研发情况分为技术合作和项目合作:技术合作方面,公司利用不同控股子公司的优势,展开药物创新发现与研发的合作项目;利用基础研究成果开展药物发现研究,积极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研发,形成成药性成果后进入公司完整的研发及产业化体系最终形成上市产品。项目合作方面,利用彼此的优势来进行新品开发的目的,同时利用公司在临床医学和资金上的优势,与合作伙伴在临床试验阶段开展合作开发。
项目合作方面:(1)就9MW与君实生物及其子公司签署的《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合作开发协议》及补充协议。各方订立有关于9MW产品的合作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协议,及产品获批后,迈威生物或其全资子公司负责市场推广及销售等。(2)就9MW与ABPRO公司合作。年10月,公司与ABPRO签署《合作与许可协议》《联合承诺书》和《第一修订案》等协议,ABPRO将被授予在ABPRO区域内对9MW开发和商业化的许可,进行部分海外市场合作开发。(3)就9MW项目与圣森生物进行合作。年3月,迈威生物与扬子江药业子公司圣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署《项目许可协议》,将迈威生物自主研发的PD1单克隆抗体项目(9MW)中国大陆地区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独家许可给圣森生物。(4)就8MW项目与圣森生物进行合作。年3月,迈威生物与扬子江药业子公司圣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签署《项目许可协议》,将迈威生物自主研发的GCSF融合蛋白项目(8MW)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生产和商业化权益独家许可给圣森生物。公司设立国际业务部和商务拓展部进行境内外市场推广及商务合作,3个品种9MW、9MW、9MW就部分海外市场推广已签署4份正式协议及6份框架协议;3个品种9MW、8MW、9MW已签署3份对外技术许可合作协议,协议金额累计15.98亿元人民币并可获得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收益分成。
4.盈利预测
营收假设:1.9MW:9MW于年3月获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的药品上市许可。多项III期临床显示9MW等效于对照药修美乐,利于9MW在国内的商业化推广。若通过集采谈判中标,将有利于进一步放量。根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进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大数据的中国银屑病流行病学负担分析》等文献统计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内患者约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约超万,银屑病患者约万,总适应症人数约万,我们预计9MW在年至年销售额分别可以达到1.37亿、3.63亿和5.07亿元人民币。
2.9MW:9MW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mg),按安加维(通用名: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开发并提交了药品上市许可申请。9MW处于上市审评过程中,目前正按审批流程接受药监部门组织的临床和生产现场核查,公司预计现场核查将于年完成。9MW主要竞争优势在于:1)预计为国内第一梯队上市的安加维生物类似药,先发优势明显;2)实体瘤骨转移适应症患者基数庞大,地舒单抗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多个专家共识或治疗指南推荐;3)医生和患者对地舒单抗的认可度较高,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推广难度较小。一旦上市后,我们预计将持续贡献收入,预计9MW于年至年销售额分别可以达到0.9亿和2.16亿元人民币。
3.9MW:9MW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60mg),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治疗。9MW主要竞争优势在于:1)预计为国内第一梯队上市的普罗力生物类似药,有一定先发优势;2)骨质疏松适应症患者基数庞大,地舒单抗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被纳入《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专家共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3)医生和患者对地舒单抗的认可度较高,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推广难度较小。我们预计9MW于年至年销售额分别可以达到0.72亿和2.4亿元人民币。
4.8MW为一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药物分子和用途专利已获得授权,适应症为用于防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骨髓衰竭患者的白细胞低下症。目前8MW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研究。
5.9MW是一款公司基于引进自Epitomics及Apexigen的专利开发的创新单克隆抗体,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抗体分子及用途专利已获得授权,作用靶点为VEGF,适应症为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斑变性。
6.获批成功率:处于报产阶段的产品,处于III期或注册性临床产品上市成功率假设为8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