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跟师笔记侍诊恩师朱良春教授辨治强直性脊柱 [复制链接]

1#

张某,女,42岁,初诊年8月4日。

主诉:全身多关节疼痛畸形10余年,加重半年。

患者10余年前出现双手指关节疼痛僵硬,晨僵10分钟,医院确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未予重视,间断服用“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消炎痛等”,效果欠佳,并渐出现四肢大关节疼痛,变形,逢气交之变时病症加重,生活已不能处理,由轮椅扶送,来诊求治。刻下:面部色素斑沉着明显,周身浮肿,双手、双踝、双膝、双肘关节肿胀疼痛,双手关节红肿痛明显,手足关节鳞状改变,功能暂未受到影响,但双膝关节已畸形不能行走,由轮椅代步;髋关节僵痛,背部僵硬,纳可,二便调,眠差(疼痛影响)。苔白腻,质淡紫,脉细濡。

检查:RF.3IU/ml,CRP26.7mg/L,IgG19.56mg/L,余ASO、CIC、IgM正常,血常规正常,ESR55mm/h,双膝关节片示:类风湿关节炎Ⅱ期。

中医诊断:尪痹(肾督亏虚,经脉痹阻);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治则:益肾壮督,蠲痹通络。

首诊处理:①痹通汤加青风藤30g,穿山龙50g,骨碎补30g,补骨脂30g,生*芪30g,泽兰、泽泻各30g,拳参30g,忍冬藤30g,全蝎粉2.25g(分吞),蜈蚣粉2.25g(分吞),凤凰衣8g,莪术8g,仙灵脾20g,制南星30g。14剂。②浓缩益肾蠲痹丸,每粒4g,每日3次,口服。③扶正蠲痹1号、扶正蠲痹2号各0.4g,每日3次,口服。

二诊(年8月16日):患者电话自述药后多关节疼痛减轻,晨僵10分钟,现可扶拐行走,膝关节弹响较前增多,纳可,二便调。治疗方案守上。

三诊(年9月13日):患者电话自述药后病情减轻20%左右,指趾关节已无明显疼痛,四肢较前有力,周身四肢浮肿消退,唯仍有膝踝关节疼痛,劳累后明显,时有关节弹响感,近日时有晨起头晕恶心,30分钟后缓解,纳眠均可,二便自调,苔薄白微腻。

处理:①上方加枸杞子、菊花各10g,炒白芥子15g,川芎10g。14剂。②蝎蚣胶囊。③余中成药同前。

四诊(年10月13日):患者电话自述晨起头晕恶心已无,双膝关节发凉,疼痛明显,劳累后尤甚,关节弹响感明显,近几日自觉双足发冷,局部皮肤微发紫,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苔*微腻。

处理:①上方加熟附片10g,干姜3g。②中成药同前。

五诊(年11月15日):患者药后病情较初诊时减轻20%~30%,已无明显关节疼痛,唯关节发凉,双膝关节屈伸不利,久站(超过10分钟)既感觉双下肢麻木,余无其他,苔薄白根腻,续配前药。

处理:①上方加制川乌10g,川桂枝8g。②中成药同前。

六诊(年1月12日):患者药后自觉病情较首诊减轻50%,继续服药,双侧颈、肩、肘、膝、踝、足跟活动时弹响感均较前减轻,唯近日觉双足发凉,纳眠可,二便调,舌薄白。

处理:①上方熟附片改为15g,独活10g。(中药整理如下:痹通汤加青风藤30g,穿山龙50g,骨碎补30g,补骨脂30g,生*芪30g,泽兰、泽泻各30g,拳参30g,忍冬藤30g,凤凰衣8g,莪术8g,仙灵脾20g,枸杞子、菊花各10g,炒白芥子15g,川芎10g,熟附片15g,干姜3g,制南星30g,制川乌10g,川桂枝8g,独活10g)。②中成药同前。

七诊(年2月11日):患者药后病情较前进一步改善,手足关节红肿未再发作,四肢关节活动度较前增大,能独立站立20分钟,能独立行走3~5步,腰部能挺直。面部色素斑较前变淡。近几日来耳鸣如蝉(左耳甚于右耳),特别是情绪激动时明显,但听力正常,苔薄根腻。

处理:①上方加山萸肉15g。②中成药同前。

八诊(年3月15日):患者电话自述药后病情减轻,不活动时关节已无疼痛,行走时需拐杖,行走较久便有膝、踝关节痛,腰板挺直情况较好,双下肢已不麻木,耳鸣已减,纳可,二便调,舌苔薄中微腻。

处理:①六诊方加皂角刺15g。②中成药同前。

九诊(年4月13日):患者电话自述药后关节疼痛进一步好转,行走时不用拐杖可走20分钟,能上一二层楼,关节活动时弹响减轻,腰部挺直,纳可眠安,耳鸣减少,仅闻耳内“丝丝”声,口唇红、嘴角觉发紫,但无异常感觉,纳可,二便调。

处理:①上方加菟丝子30g,制南星改为35g。②中成药同前。

十诊(年7月19日):患者续服至今概括:服药2个月后,周身浮肿明显消退;6个月时双手、趾关节肿痛亦减;8个月时能自己扶拐行走一二层楼,至今能慢步行走米;手足关节鳞状得到明显改善;右足趾已基本正常;颜面色斑减退。

患者随后来住院,病情进一步缓解后出院,随访良好。

诊治思路

从案例的实际来看,当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

患者以“全身多关节疼痛畸形10余年,加重半年”来诊,来诊时全身关节拘挛,四肢所有关节肿胀疼痛,双手关节红肿痛明显,髋关节僵痛,背部僵硬,双髋关节与腰、膝俱呈60°,双膝关节已畸形不能行走,部分已经变形,生活不能自理。苔白腻,质淡紫,脉细濡。一派肾督亏虚、阳气失濡之象。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此患者为青岛海边居住,长年海风吹袭,尤其是冬季寒湿侵袭,复因不知保暖,又失治迁延,而成难治之症。治从“益肾蠲痹”,以痹通汤加穿山龙、青风藤、拳参、忍冬藤、泽兰、泽泻、制南星通络止痛,以全蝎粉、蜈蚣舒筋解肌、活血止痛通络,仙灵脾、骨碎补、补骨脂、生*芪补肾督之阳并益气防滞补加重受阻,并浓缩益肾蠲痹丸、扶正蠲痹1号、扶正蠲痹2号口服。14剂后患者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弹响较前增多。

三诊时,患者诉关节痛较首诊减轻20%左右,指趾关节已无明显疼痛,四肢较前有力,唯仍有膝踝关节疼痛,劳累后明显,时有关节弹响感,晨起头晕恶心,30分钟后缓解,苔薄白微腻。温通肾督已见初效,晨起头晕恶心为浊邪上犯所致,上方加枸杞子、菊花、炒白芥子、川芎,解浊*活血、清利头目,并加服蝎蚣胶囊以加强舒筋解肌活血之效。

服药1个月后,患者晨起头晕恶心已无,双膝关节发凉,疼痛明显,劳累后尤甚,关节弹响感明显,双足发冷,局部皮肤微发紫,结合当时时令,为秋金凉气收引之故也,患者本有阳气虚,上方加熟附片、干姜以温通阳气,再加制川乌、川桂枝温阳化气、振奋阳气。乌头辛而大热,除寒开痹,力峻效宏;桂枝性味辛温,通阳散寒,入营达卫,二者合用,既可散在表之风寒,又可除在里之痼冷,相须相使,其效益彰。再服药1个月,患者觉病情较首诊减轻50%。

截至年1月12日,患者病情已较首诊明显好转,双侧颈、肩、肘、膝、踝、足跟活动时弹响感均较前减轻,唯双足发凉。续服药1个月,病情进一步改善,四肢关节活动度较前增大,能独立站立20分钟,能独立行走3~5步,腰部能挺直。

近几日来耳鸣如蝉(左耳甚于右耳),特别是情绪激动时明显,苔薄根腻。此为肾督阳气渐复,而肾精不足也,乃于上方加山萸肉补肝肾之精并潜敛阳气于坎水,使之有序升发,为“少火生气”之意也。患者药后不活动时关节已无疼痛,行走时需拐杖,行走较久有膝、踝关节痛,腰板挺直情况较好,双下肢已不麻木,耳鸣已减。继续温补治疗,到年7月19日患者已能慢步行走米;手足关节鳞状得到明显改善,右足趾已基本正常,颜面色斑减退。

患者随后来住院,病情进一步缓解后出院,随访良好。

朱师经验

此案例取效甚为明显,是朱师治疗痹证所提出的“温肾壮督,通络止痛”直接和明显的例证。此处结合病例谈谈温通阳气药物的使用。

关于痹证,肾督阳气亏虚为显见之因,朱师指出“阳虚”既可由个体本身禀赋不足,亦有诸邪盘踞各个流通环节阻碍阳气运行的因素。特别是痹证后期,络道流通不利占据了主导地位,“不通”则气血不能正常营运,筋脉肉皮骨得不到滋养,而有废用之变;“不通”则阳气温煦通道受阻,不能协同气血共同发挥温养全身之功能。故治痹应以“通”为用,以通为先机。

一般情况下,治疗痹证手足厥寒时,朱师多以温柔濡润之品,取“少火生气”意,但对于沉寒痼冷之证,则常以川乌、草乌配以附子、桂枝、独活、细辛等温燥之品,除在里之痼冷。凡寒邪较轻而体质弱者,用制川乌,较重者用生川乌,重症则川乌、草乌并用;用量则根据患者对乌头碱的耐受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如本案例之患者,长期久病,气血阴阳俱虚,大剂温燥之品易伤其阳,继而伤阴,终至阴阳俱损。故此,朱师多加补肾精之品,如骨碎补、补骨脂、仙灵脾、地*、鹿角霜等,俾阴阳并补,而使水火互济。

跟诊体会

笔者跟师以来,细心体会朱师处方,深悟朱师治疗痹证的整体思路、选药布局,以“温通”为基本框架。盖气血非“通”不能流行,诸邪非通不去,补益之品非“通”不能发挥濡养作用。故“温”而“通”之,当是治疗痹证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