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今年5月,张艺谋谍战电影《悬崖之上》上映,拿到了11.90亿的票房,创下了张艺谋(单独)执导的电影在本土取得的最好成绩。
影片带给观众感动之余也让我们产生了疑问:电影《悬崖之上》和电视剧《悬崖》究竟是什么关系?
其实两个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个编剧全勇先之手。
9年前,全勇先写《悬崖》的剧本时“虎头蛇尾”,在结尾给主角周乙安排了一个很窝囊的死法,引起了观众不满。
为此他专门发文表示歉意,说“这本是一部开年大戏,我却只能把一个残缺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他表示《悬崖》是个没有说完的故事,周乙死得太窝囊、太不值了。
9年之后,当张艺谋准备拍摄首部谍战片并找到全勇先时,他知道弥补遗憾的机会来了。
电视剧里周乙已经去世,没法复生,那么电影中就讲一讲周乙生前的故事,可以说电影《悬崖之上》就是电视剧《悬崖》原有故事的拓展。
弄清了影版和剧版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接着解决另一个大众讨论更多的问题:
电视剧中周乙的扮演者是张嘉益,而电影中周乙的扮演者是于和伟,两人的表演谁更胜一筹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解答大家的另一个疑惑:
为什么张艺谋拍摄《悬崖之上》没有找张嘉益来演?
乍一看,张嘉益饰演比于和伟要多出很多优势。
一方面,《悬崖之上》既然是《悬崖》的延伸,那么直接找原版的主演不是更好吗,剧版本身也已经积累了一大群粉丝。
而且张嘉益在《悬崖》中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张艺谋不可能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张艺谋和张嘉益的关系也很不错。
两人是陕西老乡,又是本家,年就合作过《归来》,影片中张嘉益扮演了一个配角。
在张艺谋计划开拍的电视剧《主角》项目中,张嘉益作为小说版权持有人,也必然会有合作,张嘉益也极大可能会出演男一号胡三元。
还有一点,《悬崖之上》里秦海璐有参演,她和张嘉益在电视剧里《白鹿原》就扮演过夫妻,彼此很有默契。
所以让张嘉益再演周乙,表面上看是一步好棋。
那为什么张艺谋还是选择了于和伟?
年5月,电影《坚如磐石》在重庆开机,这是张艺谋第一次和于和伟合作。
这部戏只拍了三分之一,张艺谋就让助手找到于和伟,问他是否愿意在下一部电影中当主演,于和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悬崖之上》的主演就这么敲定了。
可以看出,经过《坚如磐石》的合作后,老谋子直接就认定,《悬崖之上》的主角周乙,非于和伟莫属。
就和张艺谋连续和张译合作一样,好演员用起来是会“上瘾”的。
另外,于和伟相比张嘉益,也有很多难以替代的优势。
最大的优势就是表演状态。
不同演员的巅峰期是不一样的,于和伟、张嘉益虽然同样是50出头,但两人如今的表演状态还是有着极大区别的。
张嘉益的巅峰在十年前。
那时他是意气风发的宋思明,是隐忍坚毅的周乙,这些角色让他成为了电视剧一哥,但是后来张嘉益被强直性脊柱炎困扰,背逐渐佝偻起来,人也老了很多。
这些年他饰演的电视剧《白鹿原》、《装台》、《山海情》里大多都是老大爷的形象,与秘密特工相差甚远,为了健康他还把名字从“张嘉译”改成了“张嘉益”。
所以这种身体状态,对于接演的角色、戏份类型、拍摄环境是有限制的。
而电影《悬崖之上》的拍摄非常艰苦。
主创辗转了哈尔滨、北京、大同等地,历时多天拍摄,强度非常大,秦海璐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在哈尔滨拍完后,全身大面积淤青,她在浴缸里泡了3天疼痛才有所缓解。
影片中很多疼痛的反应都是真实表现,就这个拍摄强度,张嘉益是否能吃消令人担忧。
还有一点,前文我们也说了,《悬崖之上》是《悬崖》的支线,角色应该更年轻态,可张嘉益年龄又增加了9岁,让他出演也不太合适。
反观于和伟,他的巅峰期才刚刚到来。
十年前他还在电视剧《三国》中扮演刘备,他的命运也和刘皇叔一样寄人篱下,但是后来在《军师联盟》中成功出演曹操后,于和伟迎来了事业巅峰。
我们看看他现在扮演的角色。
《觉醒年代》中振臂高呼的陈独秀,《巡回检察组》中性格鲜明的检察组组长,《大决战》中性格狐疑的林彪,《理想之城》中的霸道总裁。
角色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意气风发。
单纯从气质状态上说,于和伟更合适一些。
另一方面,张嘉益是“电视剧一哥”没错,可是他在大银幕上露脸的机会很少,几次出演也都是配角,更别谈什么票房号召力了,而近些年势头正强的于和伟则可塑性更强一些。
此外,皮哥特地查了一下,《悬崖之上》拍摄地主要在东北,片中秦海璐、倪大红、张译、刘浩存等主演都是东北演员,大家拍戏时说话的气口和节奏是一致的。
那么陕西出来的张嘉益和辽宁出来的于和伟,谁更适合做主演也就不言自明了。
综合来看,于和伟就是《悬崖之上》里周乙扮演者的第一人选,张艺谋果断选他没毛病。
说完这个,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悬崖》中的张嘉益和《悬崖之上》中的于和伟,谁的表演更胜一筹呢?差别又具体体现在哪里?
《悬崖》和《悬崖之上》虽然同根同源,但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是“谍战剧”和一个是“谍战片”,看似一字之差,电视剧与电影,其实差了十万八千里,两者的叙事的节奏不同,演员表演方式不同,观众被感动的点也是不一样的。
先说《悬崖》吧,对于张嘉益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过程。
《悬崖》是年的剧,张嘉益在年拍过另一部谍战剧《借枪》,该剧号称是“《潜伏》姊妹篇”,但因为把谍战剧拍得过于生活化,播出后观众并不买账,但张嘉益还是凭借本剧获得了白玉兰最佳男主角。
得奖后,张嘉益以《借枪》为蓝本,找来了编剧全勇先写了《悬崖》的剧本。
全勇先将故事移植到了哈尔滨,并在创作前跑到哈尔滨“潜伏”了三个月,翻阅了大量史料,将“乌苏里虎”、民生团事件、“共产国际科”等神秘组织都写进了剧本里。
最终,《悬崖》开拍,张嘉益不仅饰演周乙,还是这部剧的艺术总监,而全勇先也将自己的创作才情充分发挥了。
整部剧有40集,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丰满周乙这个角色,比如大量的长镜头来表现他内心的纠结,比如像做实验一样,设置了真假夫妻的对照组来表现革命者之间的特殊情谊。
甚至最后的诀别戏也刻画得十分细致。
周乙刚开始故作淡定,后来见到女儿莎莎时情难自已,这些情节都给张嘉益留下了足够充足的表演空间,他也用出色的表演回馈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周乙这个角色原型是《借枪》里的熊阔海,在一次次的加法后,他变成了荧屏上立体生动的革命者形象。
反观《悬崖之上》,对于于和伟来说,这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谍战片难拍在于篇幅有限,很难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把谍战戏充分表现出来。
即使是被大家公认的谍战片天花板《风声》,也是把“暴雪山庄模式”嫁接到了谍战片才获得了成功,而且很难复制。
《悬崖之上》故事背景设置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我党派出的4人小组从苏联回国执行了“乌特拉任务”,而已经打入敌人内部的周乙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不难看出,加上周乙,主要角色就有5个人,2个小时要交代清楚他们的结局,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编剧删繁就简,用最简练的台词和镜头来塑造角色。
而且张艺谋电影还有个特点,那就是重画面而轻故事,影片中他还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哈尔滨的雪景来表现自己电影中独特的色彩美学,那么叙事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留给于和伟的表演空间就很小了。
编剧全勇先在谈到两个作品的创作时就明确表示,《悬崖》是编剧的艺术,而《悬崖之上》更多是导演的艺术。
于和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在剧组经常和其他演员讨论,如何用最简单的台词来表现人物。
于和伟在影片中的表演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隐忍和爆发。
隐忍主要体现在他亲眼目睹张宪臣受刑的那场戏。
作为特工,他原本无需启动任务,但目睹战友受刑,自己内心不忍,周乙私自启动任务,于和伟用简单的眼神戏就拿捏住了周乙这个人物,更多的留白让观众自己填充。
爆发主要体现在最后他用绳子绞死雷佳音的那场戏。
战友牺牲,他无能为力,只有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在叛徒身上,只见他在车后座戴着皮手套用一根铁丝勒死了叛徒,整个过程没发出一点声音,但却看得我们惊心动魄,于和伟积攒了一整场的情绪也得到了宣泄。
综合对比,我们就发现,于和伟和张嘉益的表演各具特色。
你让于和伟用这种表演去演电视剧肯定不行,电视剧是通俗的艺术,观众在家去趟卫生间可能就错过你精心准备的微表情了,人物就立不住了。
你让张嘉益用这种表演去演电影也不成,电影就那么两个小时,演员必须重视每一秒钟的镜头,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也不一样,谁还能等你慢工出细活啊。
可见,两个作品分属于是两条赛道,在不同的赛道上,两人都演活了“周乙”,非要分出个高下,就好比非要博尔特和乔丹比一比谁厉害,没有意义。
作为观众,静静欣赏他们的表演就好啦。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