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滋补效果不尽人意可能方法出了大问题澎湃 [复制链接]

1#

滋/补/效/果/不/尽/人/意?

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俗话说:“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所谓膏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人体在冬季阳气收藏之际,服用膏方防治疾病,固本清源,不失为治疗慢性病行之有效的一种康复之道。

膏方食用得当,会使人感到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良好,第二年少感冒,有些病人原有的慢性病症状也能得到改善。但服用不当也会有不良反应,如第二年春夏厌食、困倦,有的夏季特别怕热,有的出现皮疹、齿浮、鼻衄、便秘、低热等暑热症状或慢性过敏反应。

上海中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

副主任委员

沈红权主任医师为大家解密

膏方的作用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时,均宜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力衰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证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处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

膏方的适宜人群

膏方一般适宜于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以及想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年益寿者等人群。

①对于少年儿童,可以助长发育。

②对于中青年人,可以增强体质。

③对于老年人,可以延缓衰老。

④对于身体虚弱多病的人,可以达到增强抗病能力,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帮助康复。

⑤对于亚健康人群,能够调节情志,缓解疲劳与压力,强身健体防病。

上海市中医药医院

治未病中心

张彤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

不适宜服用人群

不适宜进补膏方的人群包括孕妇、婴幼儿,急性疾病、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如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肝炎、转氨酶升高者等。对一些新近患病之人,如患感冒、咳嗽、咯痰等,则应将感冒、咳嗽等治愈后,方能进补,否则会使感冒、咳嗽等缠绵难愈。

此外,身体十分虚弱之人,由于中医讲究“虚不受补”,膏方对这类人不合适,需要首先进行治疗,待身体复原一段时间,才能服用膏方。医生往往先给患者开开路药方,使其肠胃功能恢复,吃东西不觉得胀满后,方能进食补品。

膏方的服法

膏方一般在冬至前一周至立春前服用。用少量开水化开,早晨空腹服用,1周后改为1天服两次,早晨与晚上睡前1小时空腹服用。根据病证需要,也可用温热*酒冲服。成人每次服1汤匙,约30g;少年儿童根据病情减量服用。膏方启用后,要及时存放冰箱,若发现有霉变,则不宜服用。

服用禁忌:

服膏滋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影响脾胃功能、不易消化或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在服膏滋药时,不宜饮浓茶。服含有人参的膏滋药时,要忌食萝卜。服用含首乌的膏滋药时,忌猪、羊血及铁剂。

膏方的服用误区

如今,膏方在全国逐渐流行起来,但老百姓,甚至部分医生、中药经营者、加工人员对膏滋药一知半解。有些人通过冬令进补,自身体验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情况多与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有关。

膏方价格越高效果越好

膏滋药就是补药,服膏滋药就是进补

膏滋药只适合冬令进补

膏方进补能立竿见影

膏方能治百病

膏方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病证都适合服用膏方,如前面讲的不适宜服用膏方的人群就是例证。要明确膏方的主要作用是调理机体,祛除病邪,增强体质,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基本介绍:

上海中医院奉贤分院主任医师

上海市奉贤区医学会前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擅长:

慢性消系统疾病——慢性胃病、胃痛、慢性结肠炎、肠溃疡、慢性脾胃病等;肝脏疾病——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疸症等;多种疑难杂病——郁症、燥症、眩晕、失眠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悸、中风等;妇科疾病——月经紊乱、痛经、宫寒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症等;肿瘤术后调理——各类肿瘤手术后的中医调养、饮食营养调理等;膏方调理——传统膏方调理多种慢性病、亚健康、妇科虚症等。

基本介绍:

上海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中医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

上海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委员

擅长:

心脑血管疾病,各类中医急症、难治性室性早搏、冠心病、心绞痛、心悸、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糖脂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糖尿病综合症等各类糖脂代谢综合症;亚健康调理——体虚多病、免疫力低下、神疲乏力、精力不足、白天倦怠等;焦虑、失眠、睡眠障碍、眩晕等;膏方调理——传统膏方调理多种慢性病,虚症、亚健康、早衰症等。

基本介绍:

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医三十余年

擅长:

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顽固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疑难杂症;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老胃病、结肠炎、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疑难杂病;早搏、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脑梗、中风等心脑血管内科杂症;妇科疾病;失眠、焦虑、忧郁症等;肿瘤治疗与康复;膏方调理。

基本介绍:

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

师从中医名家陈湘君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

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务理事

上海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

擅长: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同时善于高血压病、脑梗死、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基本介绍:

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

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2项

国家专利局授权专利2项、市局级科研课题3项

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

获上海市十佳“最美中医”

擅长:

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呼吸等系统疑难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尤其对难治性室性早搏、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结肠炎、桥本甲状腺炎、肺小结节病、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独特的临床疗效。

基本介绍:

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全国名老中医张重华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

奉贤区滨海拔尖人才

卫生系统领*人才

奉贤区名医师工作室首席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擅长:

中医药辩证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在中医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声带白斑、喉源性咳嗽、分泌性中耳炎、耳鸣耳聋方面亦有独特见解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治疗思路宽广,中医泡茶方、穴位压丸、耳针、穴位注射、膏方等治疗耳鼻喉科疾病。

基本介绍:

上海中医院副教授

上海中医院特需门诊专家

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汇区老干部局保健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委

阿尔兹海默病防治协会全国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

心脑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中风等;肠胃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肠溃疡、便秘等胃肠道疾病;亚健康中医调理,例如:失眠、健忘、早衰、亚健康各类虚症等;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中医治疗与调理;中风康复期的对症治疗和调理;传统膏方调理多种常见病、疑难病、慢性病、虚症等。

基本介绍:

上海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师从上海市名中医、医院终身教授、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徐振晔教授

列入医院首批中青年医药技人才培养计划

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医学分会理事

上海广播电台肿瘤防治系列栏目特邀主讲专家

擅长:

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妇科肿瘤、肺癌、胃肠道肿瘤、甲状腺癌、肾癌及恶性淋巴瘤的研究。擅长运用中医药分阶段综合疗法个性化防治各类肿瘤放化疗后*副反应,调节患者全身免疫机能,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及肿瘤各类虚证调理。

基本介绍:

医院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普陀区*协十一届、十二届委员

擅长:

眩晕、失眠、头痛、焦虑、抑郁、植物神经紊乱、强迫症等;心血管疾病——心悸、中风、中风后遗症等;肠胃疾病——胃脘痛、胃胀、食欲低下、习惯性便秘等;妇科疾病——月经失调、早衰、更年期综合症等;大病术后调理;膏方调理——老年病、虚病、大病手术后、亚健康调理。

基本介绍:

医院副主任医师

擅长:

心脑血管疾病——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失眠、焦虑、多汗、烘热、内分泌失调等;肝脏疾病——脂肪肝,乙肝、肝炎等;肠胃病——胃痛、胃胀、胃溃疡、返酸,肠溃疡、反复腹泻、肠动力不足导致的便秘、老年性便秘等;老年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多部位疼痛、失眠、记忆减退、体虚乏力等;亚健康状态中医调理等

基本介绍:

医院副主任医师

*浦区卫生局肥胖病专科学科带头人

曾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擅长:

肥胖症及其并发症;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粘度症、高血压、高尿酸症;月经不调、胰腺炎、胆囊炎、胆汁郁结型*疸;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习惯性便秘、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过敏性皮炎、痤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