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夏天,安徽合肥的街头十分炎热,正值暑假,街头上人来人往。这时候,大多数学生本应在家里享受快乐的暑假,而这位小女孩却在街上乞讨。
在合肥一条热闹的街上,一个戴着牛头面具的女孩趴在垫子上。
在她的面前,放着一个装有一些零钱的小桶,这是她用于装讨来的钱的小桶。她的旁边还有一个板子,写着“我的父亲身患重病急需用钱,我甘愿做牛让人骑,一次五元钱...”
这样的场景让人难以置信,为何一个花季少女却“做牛乞讨”?
为救父亲,花季少女辍学乞讨
上文提到的这个女孩名叫郝冬冬。年,她走上街头乞讨,只是为了筹到一些钱,治疗瘫痪在床的父亲,养活弟弟妹妹。
郝冬冬的故事,十分心酸。她是家里的长女,自小就懂事听话。
经过一次意外,父亲郝新利患上了高位截瘫,无法行走、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立。
郝新利只能每日躺在床上,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家里的拖油瓶,郝新利心里十分心酸。
无法行动,首先要忍受病痛带来的折磨。除去这些生理上的折磨,郝新利更要忍受日复一日心理上的折磨。
面对妻子从温柔耐心到恶语相向,面对大女儿不得已走上街头乞讨,这些都给这位不幸的父亲,带来难以言说的痛楚。
郝冬冬从小便懂事乖巧,郝新利与妻子有三个小孩,郝冬冬是他们的大女儿。小时候,郝冬冬便经常承担起一部分家务,主动帮助父母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们。
父亲母亲恩爱和睦,家里的弟弟妹妹古灵精怪,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郝冬冬十分怀念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
但是就如那句话讲的,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难人。
家里本就不富裕,父亲却因为意外瘫痪,彻底压垮了这个平平淡淡的小家。母亲不堪折磨,离家出走,只留下三个孩子和瘫痪的郝新利。
母亲出走,父亲瘫痪,此时的小家里长姐如母。
同样还是小孩的郝冬冬没有选择,只能在15岁的年纪肩负起成年人都无法消化的苦难。
因为家里已经没有钱且负债累累,郝冬冬的学费成为了过于奢侈的支出;同时,家里唯有郝冬冬能照顾郝新利,也只有她能维持家里无人顾及的家务。
情况如此,即使郝冬冬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只能接受现实,选择辍学在家。
辍学在家既能节省开支,还能承担照顾父亲的重任,让弟弟妹妹放学回家能吃上一口热饭。
这样的命运让人叹息,而在中国的家庭里,牺牲的也总是年长的孩子。
我们自小接受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教育,年长的小孩本身就该谦让年幼的小孩。
在被命运压得抬不起头时,郝冬冬还是以她幼小的身躯撑起了一小片天地,好让弟弟妹妹和父亲不被苦难淋湿。
郝新利对郝冬冬的愧疚,无法言说。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算是饿死也不会去要饭,不能为国家增添新的乞丐。
可是妻子离开之后,郝冬冬明白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去要饭如何维持生计呢?郝冬冬乞求父亲允许自己上街乞讨,郝新利又如何开口拒绝。
如果不是毫无办法,怎愿意让自己最懂事的女儿放弃尊严,在本该上街的年纪在大街上做乞丐呢。
郝新利面对记者的采访,只能躺在床上喊出自己的诉求,医院治病,想让娃儿回学校读书。短短两句话,包含了这位父亲无助又绝望的请求。
一开始上街讨饭,郝冬冬虽然做了千万遍心理建设,还是无法在众人的目光注视里坦然跪下。
郝冬冬说,总感觉千万个人都在看着自己,自己只好低着头,躲避那些陌生的目光的注视。
最开始乞讨时,来往的行人都不了解郝冬冬经历了什么,再加上郝冬冬无法忽视的心理负担,每天讨饭并不能带来多少收益。
戴上牛头面具
而后,在他人的建议之下,郝冬冬买了一个牛头面具戴上。把自己隐藏在牛头面具里,郝冬冬和陌生人之间有了一层缓冲层。
这样简朴却有效的办法,让郝冬冬在闹市区的大街上下跪时从容了许多。
因为戴上了牛头面具,郝冬冬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在看了郝冬冬身边的牌子之后,许多路人都十分同情,纷纷为她慷慨解囊,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让郝冬冬戴上这个牛头面具,郝新利也有自己的考量。同样是在合肥,一位“马面父亲”迅速引起了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