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脚后跟疼痛是怎么回事揪出真凶,带你了解 [复制链接]

1#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总称,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部包括跟后、跟跖、跟内和跟外侧急、慢性疼痛,是一个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症候群。一般来说,跟痛症多发于40岁到60岁的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另外在肥胖的人还有运动员身上,跟痛症十分多见。

脚后跟疼痛是综合多因素造成的。比较相关的有:年龄,一般发生在中年之后;体重,身体肥胖者更容易产生脚后跟疼痛;工作的性质,如长时间站立;和所穿的鞋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它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产生的疾病,但与年龄的关系最明显,多见于中年、中年以后

中医上有说法,本病乃劳损过度所致,长期过度奔走,负重,导致跟骨部位瘀血阻滞不通作痛;或足跟部长期浸于泥水之中劳作,感受风寒湿邪,寒性凝滞,湿浊缠绵,导致瘀血阻滞不通作痛;或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弛髓枯,导致足跟部气血不荣而痛。

西医上也同样对跟痛症做了分析,认为跟痛症的发生与劳损和退变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跟骨高压,由于跟骨由海绵状松质骨构成,髓腔静脉窦较大,加之受重力影响,跟骨位于人体最下部,动脉易于注入,静脉回流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分泌紊乱,跟骨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导致跟骨瘀血或充血,导致内压增高和足跟疼痛。

2、足部炎症,足部炎症其实并不少见,很多人可能也曾经得过腱膜炎、肌腱炎、骨膜炎等等。跟骨内结节与地面接触较大,承受重量。脚后跟经常碰到地面,或者经常在坚硬的地面上站立或行走。跟骨内结节下可发生一滑囊,滑囊刺激神经可引起疼痛。

跟骨后部跟腱止点前后都各自有一个滑囊,而长期挤压和摩擦会导致跟腱和囊充血、水肿、浆液性渗出和纤维增生。囊壁增厚,跟腱周围粘连,引起慢性无菌性炎症,局部肿痛,提踵时疼痛加重。

我们熟悉的刘翔,就是得了钙化性肌腱炎,剔除骨刺,止点重建手术,效果不好。

跖筋膜起于跟骨结节前侧的跖侧面,止于跖趾关节的跖板、屈肌鞘和足趾近节趾骨的基底部。跖筋膜的张力可以抬高足弓,使跖筋膜的起点牵拉。这种反复的拉伸和年龄相关的因素会在起始点造成轻微的撕裂和囊性变性。局部反复牵引损伤,形成局部慢性炎症,由于局部存在慢性炎症,组织胺释放,刺激神经血管,引起疼痛。

3、小神经根卡压,跟骨骨刺、跟下软组织炎及慢性劳损等无菌炎症刺激和增生性压迫足跟部皮神经,造成足跟疼痛。

4、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比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等,也可能会造成跟痛症的出现。

5、受到外部创伤的影响,需要积极处理外伤,同时多休息、停止运动、还有减少运动量,来帮助缓解疼痛。另外也需要穿上合适的鞋子,避免鞋底太硬、鞋底很薄、穿高跟鞋等情况。

6、脂肪垫老化,足跟皮肤厚,有独特的脂肪垫,承担着缓冲,减震的作用。部分人如果长期卧床,又或者疾病的影响,有可能会因为足跟皮肤萎缩,或者脂肪垫萎缩,而导致患者感觉过敏,在站立和行走的时候,出现脚跟疼痛肥肉情况。

7、足部结构异常,比如外翻足、高弓足、扁平足等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