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mt.sohu.com/20160907/n467855735.shtml「年启动DRG正式付费后,我们科第一个月就亏损了十多万。」医院风湿科主任李倩对健康界介绍。
李倩举例,一个类风湿关节患者,在院外长期滥用药物、并发消化道不适,有大便潜血阳性。按照既往诊疗思维模式,要尽早安排患者做胃肠镜检查,以明确开具的类风湿药物的安全性。
「但是,做检查,患者费用肯定会超标准。」
最初,作为科主任,李倩觉得医保有要求,临床要依照。
「收治病人,要按照医保的支付标准,千万不能超了。」
如今回想起来,李倩意识到:「这是错误的。以DRG支付标准决定临床诊疗,有可能造成漏诊甚至是误诊的风险。」
医保找你开会,要冲得比谁都快
李倩至今记得年的那次周会,院医保部门告诉参会的各科室主任:要实施DRG了,大家要去看一下数据,对照DRG规则,算一下科室盈亏。
「当时,好多人对DRG的概念陌生,甚至没人听过,临床觉得这是医保部门的事儿,我们管那些干嘛……」
同年,市医保局牵头组织一个协商谈判会,邀请各科室参加,但没有风湿科的身影。
等到年DRG真正在该市付费运行,李倩后悔了,他们科第一个月就亏损了十多万,「晚了!权重已经出来了,非常低,数据很不好」。
相对权重(RW)是DRG的一个关键指标,反映的是该DRG组的资源消耗相对于其它疾病的程度。
某市公布的年医保DRG付费权重明细表显示,涉及风湿科常见疾病的分组,权重普遍在1以下。
但往往风湿科患者又以疑难杂病为主。一名风湿科主任向健康界举例,要确诊一位有血液系统损害的红斑狼疮患者,一套检查下来就得两三千,再结合疾病本身的免疫系统检查,最后治疗费往往会超出医保支付标准。
对于合并症众多的风湿科而言,面临着主要诊断权重不高、不能反映疾病全貌的困境。因此在DRG下,很「吃亏」。
「从目前辅导的医院看,DRG下风湿科基本都是亏损的。」DRG研究与实践联盟理事长左华告诉健康界。(见报道《国医院都得设立,但这个独立科室却在DRG实施后普遍亏损?》)
风湿科疾病权重与科室收治患者情况不对等,一方面和学科特征有关。
DRG是按照解剖学分类,医院常见的临床学科分类。风湿免疫疾病往往和骨科分在同一核心疾病诊断相关组(ADRG)里。
但相比骨科,风湿科并发症、合并症多,且以药品和检查检验为主、操作少,并不占优势。
另一方面,权重测算计算的是该DRG组的平均费用,不考虑患者的就医院中的患者病情复杂程度。
而全国72%的风湿免医院,基层几乎没有。复杂患者都转入风湿科,资源消耗多,但却因同一ADRG组中其他科室例数多、均费低,而被摊平。
「我命由天不由我,风湿科病组的权重不是风湿科决定的。」左华进一步解释风湿科面临亏损的原因,一方面风湿科患者不一定在风湿科就诊,治疗不规范等原因拉低了病组次均费用;另一方面风湿科所在的病组中,其他科室(如骨科)例均费用偏低。
由此,DRG下,临床科室主任都意识到:医保找你开会,要冲得比谁都快。
李倩提到的医保协商谈判会,即权重谈判——由卫生行*管理部门、医学会(医师协会)、医院集团等代表参与,与医保付费*策制定方沟通、协商谈判,对DRG组测算中难以体现医疗难度与医疗风险的部分DRG组权重进行调整,增加诊治难度大、医疗风险高的DRG组权重。
协商谈判时间很短,总权重固定,临床专家想要说服医保局并不容易。所以临床专家往往要费尽心思计算:究竟哪个病种要增加权重,哪个又可以适当调低。
「尽管我们列举了很多理由告诉医保,风湿科为什么不能降低权重,但是还是感觉很无奈。因为大分组不变,一些小的细微调整还是无法解决风湿科面临的根本问题。」李倩对健康界表示。
跟医保局沟通,医院要抓住哪些要点?
DRG下对新技术和重症患者的补偿不足,是医院普遍担心的问题。
医院副院长沈波分析,前者因为DRG根据历史三年数据测算,所以新技术往往没有收费标准,在DRG付费中就是「0」。而后者中,重症患者往往资源消耗更多,「比如装一个ECMO(人工肺),费用是非常高的。」但这毕竟是个案,医院跟医保局协商谈判。
医院收治疑难重症,防止推诿病人和低标准入院等情况的出现,*策规定:DRG结算时,对费用极高病例(即高倍率病例),允许采用按项目付费的方式,以保证急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医院收治危重患者。
但按照要求,高倍率病例结算人次不得超出当期本院出院人次的5%。
「5%对于我们来说也远远不够。我们也医院,和医保商量,希望提高高倍率病例按项目付费的占比。」沈波对健康界表示。
医院想要说服医保并不容易。
沈波建议,第一要主动多和医保局沟通,医院一起,合纵连横,「大家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要及时向医保局反映,争取*策」。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版」DRG细分组最早只有个,医院的细分组普遍在-左右。沈波所在的医院有组。
「后来我们慢慢跟医保局沟通,也得到了一些回应。」据了解,武汉版DRG细分组从最早的组增加到组,并且逐年完善。
提起成功推动医保的经验,医院主动反映,又因为结合了数据的举证,更容易令医保部门接受。
「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也是逐步完善的过程。」沈波表示。
把更多的患者留在门诊,可行吗?
「作为管理者要调结构,能在门诊治疗的轻症患者,不能低标住院。」这是DRG下,医院的风湿科主任给出的共同答案。目前,DRG限定的是住院费用,门诊暂时有窗口期。
年9月,吴晓辉担任医院风湿科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压缩床位。
「我是第一个提出要减床位的科主任。当时领导们不批,觉得科主任一上任就减床位,太不科学了。」吴晓辉对健康界表示,但他早就认为,「大门诊、小病房,一定是风湿科的未来趋势。」
目前,吴晓辉所在的风湿科有50个床位,虽然患者比较满,但吴晓辉仍认为应当把更多的患者放到门诊去。
对此,沈波解释,门诊的优势在于能缩短平均住院日。
「肿瘤科的放疗、化疗都愿意放在门诊做,为什么?因为放化疗两三天一次,打完药患者就能回家了,没医院一住一两个星期。医院的床位,提高了运行效率。」
缩短平均住院日,医院的医保管理,医院绩效考核「国考」的硬指标。医院大力推行的日间手术、放化疗病房,都是基于同样的目的。
修炼内功,医院还应怎么办?
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医保中心主任郑杰曾对健康界介绍,DRG下医院的舵手,医院的发展方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那么DRG下,风湿科应该如何破局?
首先,要重视病案首页的填写。
DRG的测算数据、付费依据均来自病案首页。病案医院是否能拿到合理的医保付费。
「只有病案首页准确了,编码才能准确。如果填错了,影响来年的权重测算。」李倩介绍。
第二,要做好病种临床路径。
虽然临床路径在中国也早已提出多年,但始终未能形成主流。
据医院副院长沈波介绍,原来按项目付费时,可能存在项目越多、收费越多、医院效益越好的情况,这样医疗费用居高不下。DRG医院按照诊疗规范操作,制定病种临医院的发展方向。
风湿科疾病特征多且复杂,制定临床路径则更具挑战。李倩介绍,「风湿科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临床路径。但我们还是优选了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结缔组织病5个病种制定临床路径。」
李倩补充道,这有助于规范没有并发症的病种诊疗行为,但对于复杂病例、并发症多的病例,暂不入组。
第三,增加操作性收入。
「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院发展趋势。风湿科也可以根据学科特色和临床需求,适当提高操作性服务,降低药品和检查检验占比。
李倩所在的科室正在推动超声引导下的关节腔内注射、连续性护理服务、中医项目等特色的医疗服务。丁峰所在的科室也开始准备进驻理疗相关的设备。
但丁峰提醒,无论用药还是操作,都要依据患者病情选择。
「我个人不主张随便上关节穿刺,除非是诊断不明的情况下。长期来看,患者一年内不宜接受超过3次的关节穿刺。」
第四,增加临床对DRG的认识。
作为科主任,同时也是一位从业37年的主任医师,丁峰觉得DRG颠覆了他过往在医学院的学习认知。「过去医生以治病为主,DRG付费下我们还得好好研究国家的分类标准。」
关键是从源头提高,如医院设立DRG专管员,由临床科室高年资主治医生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分别负责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病案首页质量及培训、监管、考核。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