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壮年腰痛莫要扛挺脊护腰有妙招 [复制链接]

1#

刘先生因“腰背僵痛”来诊,经专科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此时离第一次腰痛已过去十年有余。首次发作要追溯到大学时代,一次打球受伤,之后腰痛时隐时现,也曾就医,也曾查腰部CT,“未见异常”的结果让他一度以为腰痛只是旧伤而已,直到腰背僵痛逐渐发展为夜间不能辗转,甚至无法安睡,才发现原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可否认,腰僵背痛首先需要考虑重复性创伤和过度使用造成的脊柱、椎间盘或周围软组织等机械性腰背痛。而中青年,尤其男性患者的腰背疼痛的诊断,却不限于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常见腰部疾病,还需与风湿病的炎性腰背痛作鉴别。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典型,该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急性发作少,活动后好转,休息不能改善疼痛,夜间痛(起床后好转)。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虽低,危害却大,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最终进展为不可逆转的残疾。如未及时治疗,3年致残率45.5%,5年致残率可达70%。

该病是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如骶髂关节、脊柱)的一种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从骶髂关节开始,沿脊椎缓慢向上进展,或同时向下蔓延,累及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等,炎症引起脊柱或者关节疼痛,韧带钙化、骨赘形成导致僵硬,出现脊柱畸形、髋关节残疾。此外,眼、消化道、皮肤、心血管、肾脏、肺脏等系统均可累及,属系统性疾病。由于症状的不典型和隐匿性,早期诊断困难,往往青年起病,中年诊断,中年发病,老年确诊,存在病程长、就诊晚、延迟诊断和误诊的现象。研究显示我国延迟诊断时间平均为6年,1年内确诊率仅为17.67%,首诊误诊率高达82%。显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是开启规范治疗,阻止疾病发展的第一步。

青壮年如若臀部、下腰背疼痛,休息后加重,活动可改善,且持续超过3个月,这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信号,莫等闲,宜尽早到风湿科做专科检查,特别是骶髂关节CT或者磁共振检查,而不仅仅是腰椎检查。骶髂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早累及的部位,即便早期骶髂关节阴性,若有下腰背症状持续或反复,也应在专科医生的动态观察下定期检查,莫让慢性炎症悄悄侵蚀脊柱,僵了青年腰,驼了壮年背,空悲切!

强直性脊柱炎虽无根治方法,但可以在专科接受规范治疗以控制或延缓疾病进程。通过非药物和药物等综合治疗,尽可能减轻症状、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功能、防止新骨形成、骨质破坏、骨性强直和脊柱变形。长期、足量、规律地药物治疗是保证病情稳定的基础,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和中药。非甾体抗炎药能改善腰背部疼痛和晨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增加活动范围。生物制剂能降低疾病的活动性,延缓脊柱病情的发展,还能改善合并症葡萄膜炎。

古代文献中的“肾痹”“大偻”“脊强”“尻痛”等病证的描述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非常吻合,属于筋骨受累的痹病。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与肝肾相关,宜采用补益肝肾、疏经通络之法标本兼治,达到柔筋健骨通络的治疗目的。强直性脊柱炎与肝肾两脏亏虚相关,冬春两季尤应重视养护,除了中药之外,还可以在冬季根据个人体质服用个性化定制的膏方,以温肾阳,温肾气。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常起于腰骶部的骶髂关节,沿脊柱向上逐渐发展至颈椎,与督脉循行路线吻合。在督脉循行部位采用艾灸、中药敷贴、中药熏蒸等中医药特色治疗以发挥温督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不失为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作为一种积极的辅助治疗,有利于扶正祛邪、行气活血、疏经通络,阻止或减慢韧带钙化、骨质疏松。患者要避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避免外伤,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能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有助于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

强直性脊柱炎的长治久安始于早期信号的识别、早期诊断,以及规范化方案,得益于中西医优势互补、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内外合治、动静结合,有赖于医患同心,才能全面控制病情,最大程度延缓或预防结构损伤,恢复并维持正常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薇薇(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